你娘家的八竿子打不着的、没有血缘关系的远亲,跑到你婆家来,向你打秋风,你会待见她?王夫人就不要脸面了?那才是天方夜谭呢。
虽然不待见,王夫人也只是不亲近而已,并没有把刘姥姥拒之门外。她安排王熙凤接待刘姥姥,就是按照贾府应付“打秋风”、接济穷亲戚的慈善传统,照章行事罢了。
从王夫人来说,对于打秋风的穷亲戚,没有上赶着“待见”喜欢的道理,也没有冷落侮辱的必要。不管是从前在王家,还是现在在贾家,都有太多的穷亲戚需要应付。而按照贾府的惯例,对待这些穷亲戚,自有一套丰俭适中、不奢不吝的做法。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贾母已经退休,贾政不好俗务,贾琏王熙凤是在她领导下开展工作。既然是领导,就没有必要事事躬行,而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抓大放下。什么是大事?目前阶级,荣国府还没有大事。什么是小事?给新来的亲戚女孩几件衣料、丫鬟婆子的管理调教、周济上门的穷亲戚,这些都是小事——都是不需要、也不应该由王夫人亲自过问,而完全可以交给王熙凤去办理的。
至于二进荣国府时,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那跟“待见”不“待见”,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或者说,刘姥姥像喜剧演员一样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贾母众人的心,已经不给王夫人丢人了。
同样的,虽然不丢人,王夫人也没打算厚待刘姥姥。相比于贾母、王熙凤给的衣服点心药品各种礼物,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虽然丰厚,但是显然冷淡,缺少感情。
王夫人当然没必要对刘姥姥有什么感情。一百两是一大笔钱,相当于刘姥姥全家四五年的生活费,可王夫人也不是替刘姥姥考虑、根据她的生活所需要来安排的。因为刘姥姥讲了那个神佛报应的故事,“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无意间与贾珠宝玉的故事相符合。而“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一句,更是把“不绝后”的善果,归因于王夫人的好佛。所以“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听住了”就不能白听,这一百两银子就是王夫人给刘姥姥那个故事的报酬。
至于买地做生意的建议,和“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告诫,更与“待见”不“待见”没有关系,不过是慈善者对受助人的套话而已。因为一进荣国府已经过去多少年了,而二进荣国府,不管刘姥姥事实上得了多少好处,人家的目的是赠送新鲜菜蔬瓜果,并不是“求亲靠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