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二百一十)~“拉合辫”和“裤腿网”

晓峰爱思考 2024-09-11 14:08:07

“拉合辫”和“裤腿网”

那是1971年,我从哈尔滨下乡到云山农场的第5年,也是我担任工业3连副连长的第2年,上级决定调我和其他两名干部建立一个新的单位——39团煤点。

由于我们团的所有用煤都由汽车从鸡东、鸡西购进,路程往返一百五十多公里,实在不方便。后有人发现在七虎林场农场属地有储煤的矿藏迹象。经多方考证后,团里决定组织一批人员进山挖煤。人员的组成除干部外,主要是各地的知青,一共44人,兴凯湖农场劳改就业人员27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3月末我们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进到山里,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条件十分艰苦。吃的是冻白菜、萝卜汤、馒头。

煤点离团部有5公里,还要翻过一座小山,没有交通工具,所有的衣食用品甚至生产用的物资都要靠我们七十多人从团部往山里背。我们住的地方肯定是没有电,全靠马灯照明。由于几座帐篷都建在山坡上,每当下雨,雨水就在从篷内流过,大雨大水,小雨小水。虽然坡上有一条排水沟,可雨一大就不起什么作用。早晨起来放在地上的鞋都不知被冲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只要看天不好就将鞋放在大通铺的脚压下,用鞋带把鞋系在床板或者椅子腿上。

为了创造生活条件,稳定职工的思想,团里决定在挖煤生产的同时,批准我们就地取材,建设5栋草木结构的房子:4栋宿舍(含一间办公室、一间卫生所)、1栋食堂。尽管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但大家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积极性高涨。在动员大会上,各班排纷纷引用毛主席语录、喊口号表示决心,场面十分热烈。

资源丰富的完达山森林繁茂,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伐木。挑选那些长得直且无腐朽的柞树、桦树、水曲柳等,截成3.5米长的圆木,扛到建设工地,利用早晚时间用镰刀将树皮剥去,垛起来防止太阳晒变形。在团营房股的帮助下,平整土地、放线,很快两栋房的木架子搭了起来。再用草滚上黄泥,反复在立杆上编,这时才知道这就是“拉合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场培训后全连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施工中。每天安排三十来人到大草甸子去割“小叶樟”,这种草1米多高,割下后用绳子捆好背到施工现场,一个往返有3里路,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趟又一趟; 有十多个人挖黄土、和泥浆,将草分成七八公分粗一把一把的,滚好泥浆垛好;再有十几个人负责编外墙、抹外墙、苫房盖。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第一栋110平米的“拉合辫”房子建成了。

虽然取得了一栋胜利的成果,但人都累“熊”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即下山向团首长做了汇报,并向后勤处刘处长申请改善伙食。团领导非常重视,当即批给我们1吨豆油、4头肥猪。这下食堂伙食有了很大的改观,身体也很快得到了恢复。战士们积极性倍增,很快其他3栋宿舍架子陆续立了起来,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有人向我反映山上那条河(七虎林河上游)里有鲫鱼。我到河边一看真的有鱼,而且都是3两、半斤左右的鲫鱼。这鱼来源于下游的云山水库,春季水库里的鱼顶水往上游。因为河的两岸都是柳树毛子,无法用网打捞,于是有人出主意编织“裤腿网”。

我头一次听说还有这种网,于是说干就干,跑到团部商店买了3斤白线绳,前边用铁丝做一个圈,直径约30-40厘米,用绳编织成越来越细、长1米多的网兜,共编制了10个“裤腿网”,用木棍插到河里,将网固定在木棍上,当鱼返回时,只要进入网兜就再也出不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收获很多半斤以上的鲫鱼,装了满满的一大洗衣盆。

就这样每天早晨都去起鱼,每次都有好收成。这个意外的发现对生活的改善、战斗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开始是大锅炖,由于天天都有鱼,炊事班就想方设法变换花样,油炸、清炖、红烧、吊汤,天天吃,最后大家都感到有些吃够了。

吃鱼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0月末河水开始上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团部下达的挖煤和基建的任务,还在食堂西侧打了一口水井。这就是人改造了自然、自然丰富了人的生活。

“拉合辫”和“裤腿网”增长了我生活的知识和乐趣。

0 阅读:2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