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遭炸殒命,田中义一流泪长叹:一切都结束了

同巍聊历史 2024-03-18 06:27:04

张作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英国学者加文·麦柯马克曾试图揭开他的面纱,但最终只得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

“张作霖比一个傀儡还多些什么,但却比一个民族主义者少些什么。”

1928年6月2日晚,北京陆海军大元帅府,北洋军阀统治的末代掌门人张作霖,正在黑暗中徘徊。

他拿起一张白纸,犹豫再三后将其撕成两片,分别写上“汽”和“火”二字。

随后,他紧闭双眼,将两个纸团随意投掷在桌上,然后颤抖着双手从中拿起一个。

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火车回奉天老家。

当火车行驶到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栋桥时,张作霖所在的第十号车厢发生爆炸。

黑龙江督军吴俊生当场丧命,而张作霖也奄奄一息地躺在废墟之中。

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炸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又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乱世中的东北,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

政府更迭,匪患四起,军阀扰民……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张作霖却总能游刃有余地避开风险,步步高升,最终从虎视鹰扬的北洋群雄中崭露头角。

开局明明是养猪郎,事后为何攀得如此高位,成为呼风唤雨的奉系首领?

1902年春天,奉天城外的林荫小道上,一辆马车在一队士兵的护卫下缓缓前行。

宁静的午后,暗流涌动。

这时候,埋伏在四周的土匪突然如饿狼般冲出,惊得马匹四散奔逃,显然是意图劫持马车上的重要人物。

关键时刻,张作霖和结拜兄弟张作相眼见不平,立刻挺身而出,挺身而出。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土匪们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马车内的贵人,正是奉天将军曾琪的夫人。

她惊魂未定,对张作霖的英勇行为感激不已。

曾琪将军得知此事后,立刻提拔他成为巡警马队的统带。

从此,张作霖自草莽绿林跻身官场。

然而,曾琪将军所不知的是,这场看似惊心动魄的土匪劫持案,实则是张作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

由此也可以看出,张作霖能在这乱世之中出落的如此有名,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与其他小军阀相比,张作霖更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政治高手。

辛亥革命的风云激荡过后,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震慑了革命军,更把持了清政府的朝政,成为整个中国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而此时的张作霖,其队伍已逐渐壮大,充分引起了袁世凯的关注。

为拉拢这位潜力无限的东北豪杰,袁世凯不惜屈尊降贵,特地邀请张作霖进京共商大计。

张作霖初见袁世凯,便行大礼高呼:“大总统万岁万万岁!”

这让袁世凯误以为其乃乡野武夫,放心交付兵权。

张作霖深知袁世凯多疑,故以粗犷外表掩饰智慧,避免杀身之祸。

后来,他凭借军事才能和左右逢源的手段,被屡次提拔,成为奉天省最大军事首领,威震一方的“东北王”。

张作霖威赫一时,实乃智勇双全与审时度势之果。

此后多年,军阀混战。而张作霖则如一位深思熟虑的棋手,精心布局,稳固自己的地盘。

在经济领域,他积极推动实业发展,创办银行,扶持贸易,使东北成为商品流通的繁华之地,俄、朝、西方的商品纷至沓来,丰富了东北民众的物质生活。

在教育领域,他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教育设施的完备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东北培养了大批人才。

军队建设更是他的重中之重。他广纳英才,吸纳全国讲武堂人才和留学归来的军事精英,创办军校,修建兵工厂,使东北军装备精良,成为一支拥有陆海空三军的现代化劲旅。

然而,这一切辉煌背后的经济支撑,究竟从何而来?张作霖又是如何巧妙运筹,确保财源滚滚来?

与日合作,寸土不让

当时,日军在南满铁路支线一带驻兵,张作霖窥见日方财力雄厚,遂萌生合作之念。

而日本亦欲在东北扶植傀儡势力,为侵略活动铺路。

见张作霖兵强马壮且主动示好,日方认定其为最佳人选。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签订秘密协议。

日方提供财力支援,张作霖则助日本谋取在华私利。得日方支持后,张作霖如虎添翼,军备大增。

此时的他,雄踞东北,虎视眈眈,中原之地亦在其窥伺之中。

1926年,北伐军挥师北进,阎锡山、冯玉祥等积极响应,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等遭重创,败退连连。

至1928年,北伐军已逼近华北,北京、天津等地岌岌可危。

这一年,对张作霖而言,内忧外患交织,局势尤为严峻。

其安国君之位未满一年,北伐军便如狂风骤雨般北上,他再也无法稳坐中南海,不得不考虑撤离北京。

此时,日本闻讯,密派驻华公使芳泽求见,企图将昔日密约转为官方正式条约,即后世所称的《日张密约》。

张作霖虽面临重重困境,却仍坚守底线,与日军周旋,不让国土一寸一毫。

张作霖对于日方的要求始终未予兑现,反而以巧妙的手段搪塞应对,使得日方内部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仇视,甚至开始谋求新的傀儡以取代他。

在与日本人的交锋中,张作霖“手黑寸土不让”的故事也曾传为佳话。

某次,张作霖受邀参加日本人举办的酒会。席间,一些日本官员听闻他不善书法,便企图让他在庆宴上出丑,要求他当场写字。

张作霖毫不畏惧,挥毫泼墨,写下了一个气势磅礴的“虎”字,左下角还附带了“张作霖手黑”的落款。

日本人见状,忍不住嘲笑起来。

然而,旁边的随从却提醒他“墨”字少写了一个“土”。

张作霖却哈哈大笑,反唇相讥:

“他们最想要的不就是我们的黑土吗?我偏不给!这是寸土不让!”

此言一出,日本人意识到,张作霖是个难以对付的硬骨头。

因此,在张作霖即将离京之际,日方暗中策划,企图杀他灭口,以除后患。

皇姑屯事件,命丧黄泉

“我认为只要打倒张作霖一个人,所谓奉天派的诸将便会四散,而在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张作霖以前,他们是不知所措的。

除掉张作霖,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解决满洲问题的方法。”

这是日本少壮派军人河本大作在《我杀死了张作霖》一书中对张作霖的看法。

少壮派通过刺杀张作霖来制造混乱,从而达到以武力占领东北的野心,河本大作将刺杀张作霖的任务一手揽下。

并安排了一名叫竹下义晴的参谋赶赴北京充当眼线,及时汇报张作霖行程的确切时间和相关细节。

在即将返回东北之际,张作霖郑重地发布了《出关通电》,宣告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他将停止与北伐军的交战。

然而,这一决策却让他深感忧虑,担心狡猾的日军会借此大做文章,甚至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对于自己此次的出行方式也是有过几番思索的。

坐火车,日军戒备森严,怕生意外。乘汽车,路途遥远,更会险象环生。

面对这双重困境,这位千军统帅最终决定以抓阄的方式来抉择,最终选择乘火车返回东北。

那么,他真是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莽撞之人吗?

恐怕未必。

实际上,张作霖对于此次出行可谓是煞费苦心,有着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他巧妙地在出行日期上布下疑阵,先是对外宣称6月1日启程,后又改为2日,然而真正的出行日期却是3日。

这种虚实相间的策略,让敌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

而在出行列车上,他更是费尽心思。

他特意安排五姨太和其他一些无足轻重的随行人员,乘坐与他自己的专车极为相似的黄色火车,提前六七个小时出发,以此作为诱饵,迷惑敌人的视线。

出发前,张作霖还特意带上了日本随行顾问町野武马,这一举动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

町野武马为打消他的顾虑,也同意了他的要求,两人同行,这无疑为张作霖的行程增添了一重保障。

然而,无论张作霖是真的掉以轻心还是故布疑阵,这一切都被眼线竹下义晴尽收眼底,他将这些情报一一报告给日军。

可以说,河下大作这次,布下的是一个必死大阵。

河本大作分别在皇姑屯站附近的三洞桥上和桥墩处埋下两道炸药,共三十大包。

为保证万无一失,河本大作还在铁轨上动了手脚,一旦爆炸失败,即下令使火车翻车,以便刺刀队直接砍杀张作霖。

3日晚上,张作霖不知道的是,町野武马早在天津站提前下车。

4日凌晨,张作霖乘坐的专车在寂静的三洞桥附近突然遭遇惊天爆炸,火光冲天而起,张作霖被炸重伤,当日身亡。

事后,为了稳定局势、迷惑敌人,张学良对外宣称张作霖因病在家静养,暂不宜外出,自己自己则接任东三省总司令。

张学良此举,使得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因而迟迟不敢轻举妄动。

张学良稳固东北后,才于6月21日才宣布张作霖离世,粉碎了日本借张作霖之死侵占东北,并更换新傀儡的阴谋。

他继任后,矢志复国仇、报父恨,追求南北统一。

1928年12月29日,他不顾日军阻挠,宣布改易旗帜,终结了北洋军阀持续十六年的混战,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结语

关于张作霖的离世,一些观点认为是苏联在背后策划了皇姑屯事件。

可深入探究事件背景,我们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在皇姑屯附近发生爆炸后,大量日本人迅速出现并拍摄了现场照片,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照片甚至在国内的书籍上得以刊登。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能够如此迅速地获取并公开这些一手资料的,是日军无疑。

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皇姑屯事件发生时,日本军队确实在附近有所部署。

因此,结合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皇姑屯事件背后,日本的身影已经清晰可见。

关于张作霖这位历史人物,其功过是非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

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坚守黑土、寸土不让的坚定立场和行动,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张作霖的故事更像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缩影与写照。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抗争,也伴随着背叛与取舍。

对于我们而言,回顾张作霖的历史,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价其功过,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教训,以此为鉴,开创未来。

-END-

【文|樛南】

【编辑|长庚】

1 阅读:1564
评论列表
  • 2024-06-28 21:43

    再过100年,也许真相会是第三种解释了!

  • 2024-07-11 07:47

    白手起家了不起[呲牙笑]

同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