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年仅26岁时,也没工作经验,为何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同巍聊历史 2024-02-01 06:40:07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很快又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孙中山也因部下陈炯明叛变受到沉重打击,从上海返回广州后,他也在来回的思索与考量中,做着进一步的打算。

亟需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觉悟高的武装军队,黄埔军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在军校成立之初,却碰到一个大问题:

作为加强学生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的黄埔军校政治部,却迟迟寻不到合适之人,来担任该部主任一职。

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不重视学校政治工作,仅任职一个月后,就莫名其妙搞失踪,跑去了上海。

随后继任的邵元冲,虽然没有跑掉,但其兼任数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基本不与师生交流。

加上他的演讲枯燥无味,千篇一律,惹得不少师生的反感,不久也就卸任了。

这可给临时负责学校校务的廖仲恺急坏了,于是他便寻求张申府的帮助,看看能不能在国外留学生中找到合适的人选。

张申府随即向他推荐了一个年轻人,那就是我们的周总理。

但由于当时的他只有26岁,加上很多人对他不熟悉,因此上任初期不少心高气傲的将领并不服他。

无论是其早期的国内外求学的经历,还是在黄埔期间大刀阔斧的改革,足以证明,周恩来是有能力担任这一职位的。

幼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父曾在朝廷为官,但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有那么殷实了。

加上自身家庭原因,周恩来在幼年时就被过继给叔父周贻淦一家,但此时的周贻淦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便离世。

周恩来便由叔母陈氏抚养长大,可以说,无论是生父母还是养父母,都给予了他深厚的关爱。

而陈氏非常注重教育,经常给周恩来讲各种戏剧、神话故事、伟人事迹等。

陈氏性格温柔,待人谦和,而周恩来就继承了叔母这一修养,无论是领军打仗,还是在建国后的外交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陈氏的爱并非溺爱,也非娇惯,她教导周恩来时是非常严格的。

她教诲周恩来从小就要树立规矩意识,孝老敬亲;待人不必过于谦卑,礼貌的同时做到不卑不亢;要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养成好学精神。

为了让周恩来接受更好的教育,1910年,其三伯父把他带到奉天,并在四伯父周贻赓的照顾下,周恩来得以转学进入东关模范学校。

在那里,周恩来开始接受更加系统的学习,除了生活上处处节俭之外,他还十分注重对当前社会的思索。

在校期间,他曾发表过一篇对于时下教育的剖析文章,引发社会广泛响应。

随后这篇文章还被奉天省收录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之后又被两家出版社的书籍中收录。

要知道,当时的他,年仅14岁。

也是在那个年纪,周恩来毅然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当时的他,也就14岁。

青年壮志,展宏图立于青云之上

1913年,周恩来随周贻赓来到思想、经济条件都更加良好的天津,同年,他成功考取南开学校。这里的舞台更加广阔,也更加多彩。

同样,周恩来依旧以笔杆作枪,并与朋友创办《敬业》杂志担任编辑。

他们发表了许多诸如褒贬时弊、社会评论等见解新颖的文章,对此学校还考虑到周恩来自身的情况,将其评作免费生。

也是在这个时候,周恩来结识严修、张伯苓等优秀教育家,前辈对他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让他受益颇多。

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毕业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踏上了前往日本求学的道路。

那年,他19岁。

在日期间,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深深被其魅力所折服。

而在日求学期间,连续两次都没能申请成功其欲在东京高等学校深造的名额,学业上的不如意和国内的动荡不安,让他愈发清楚,自己未来要走的救亡图存之道路。

回国后,他迅速投身五四工人运动之中,并在担任天津学生界领导人之一。

他依旧以笔为枪,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抨击旧时弊,宣扬新思想。同时,他还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被捕的学生发声。

同年,周恩来进入南开学校大学部学习,并和一群有志青年共同创办《觉悟》杂志。

时至此时,值得提到的是,周恩来就是在这一时期认识的张申府先生,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不久,周恩来二度留学,动身前往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深造,在这里,二人再次重逢。

张申府见他胸怀大志,谈吐不俗,宽仁稳重,能力突出,其体现的人格魅力恰恰体现的,是当下有志青年所亟需的。

在法期间,二人时常促膝长谈,谈天论地,交流世界局势与中国未来发展,并结下深厚情谊。

其实,张申府这次来到法国,除在大学任教之外,还带着组织上的任务:成立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而周恩来在不久之后,就由他介绍入党。

投身革命,大刀阔斧助黄埔改革

当然,张申府其实不但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他后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也离不开其推荐。

1924年,受组织指示,周恩来经香港中转回到广州,并担任广东区委委员长兼任宣传部长,负责在广州地区的工作。

那年,他26岁。

与此同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恰巧空出来,廖仲恺苦于无人担任,便找张申府要人。

张申府随即向他推荐周恩来,但周恩来较其他元老级别的军官,年纪尚轻,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谁家俊朗才疏的贵公子呢?

但很快,周恩来在任仅三个月,便把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令众人折服。

首当其冲,周恩来对于教育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该工作的本质,最终都应当面向革命战争的目的。

当下中华,必须革命。

因此,周恩来所施行的大部分措施,都是围绕此中心展开的。有了目标定位,就可以开始干了。

经过系列的观察和调研工作,周恩来发现军校的军队管理理念还是比较落后,受到校长影响,黄埔军校依旧是奉行的曾国藩治军的那一套。

于是,周恩来先对相关机关组织进行改组,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吸取苏联红军经验理念,成立指导、编纂、秘书三股。

与此同时,各部门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各尽其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此外,周恩来吸纳一批优秀党员进入政治部,并让聂荣臻、李富春等人担任要职,设立政治教官、编写政治思想纲领、规范部门秩序等。

随后,他注重对于教育的改革,并亲自参与修订教育计划,增设20多门政治学科课程,筑牢学生政治思想觉悟。

周恩来邀请诸多社会各界优秀人士来校开展演讲活动,宣扬先进思想,并让学生们成立政治学习小组,相互之间积极讨论问题,探求真理。

还成立“血花剧社”,组织同学们参加排练与革命活动相关的节目,定期举办文艺晚会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爱国热情。

诸如陈赓、蒋先云一批优秀党员,都在这里得到很大锻炼。

除此之外,周恩来十分擅长搞宣传工作,五四运动时期,他作为学生代表,不幸被捕入狱。

但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狱中宣传起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思想阵地,进行深入学习。

随着东征的期限来临,周恩来带着学生们发行大量报纸、杂志、书刊等,体系化宣传革命理论,不但对外宣扬革命思想,也为东征制造舆论环境。

除此之外,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就是周恩来领导下秘密建立的。该部的建立,扩大了我党在黄埔军校的影响力。

周恩来能在黄埔军校中如此受到学生尊重,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

他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将自己在国外总结建立的政治思想体系运用过来,强调军事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要并驾齐驱,不可偏废。

他告诉学生们:要学会自行独立的思考,不要盲目的服从。

这是在教学生们造反?当然不是,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周恩来想让同学们,能够逐渐理解:

打仗的意义是什么。

不仅要教给学生怎么放枪,更要让他们学会枪指向谁。

可以说,当时几乎前四期的学生都听过周恩来讲的课,这些人在后来大多成为国共两党的中流砥柱。

而当初,周恩来对他们悉心教导:

中国人为什么被侵略?中国为什么贫穷?我们为什么打仗?打仗又是为了谁?这一系列的思想风潮,在那一刻,呼啸而过到了极致。

学生们尊重周恩来,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他为他们带去更加前卫、理智的思潮。

其实,周恩来虽然年纪要比其他元老级别的将官要小,但这也足以证明其能力之大。

况且,周恩来也与蒋介石、陈诚、王柏龄并称“黄埔四巨头”,足见其作为黄埔军校早期的领导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语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周恩来调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职位后由包惠僧担任。

虽然周恩来仅在黄埔军校在职三个月,但这三个月对于黄埔军校建设,对于我党力量的发展壮大起到巨大作用。

黄埔军校培养大批优秀将领,后来投身革命与社会各界,许多都成为军界翘楚,亦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添砖加瓦。

乃至于后来,黄埔军校成为许多励志投身革命的青年向往之圣地,周恩来对于黄埔军校的贡献,是巨大的,空前的。

他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亦萦绕耳畔,久久回响,激励着万千青年志士,迎着血泪为中华民族探寻黎明星光。

-END-

【文|此间】

【编辑|长庚】



4 阅读:60

同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