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淼
说到唐朝,人们都会很自然的想到“强汉盛唐”,不错!唐朝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特别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更是一位旷世明君!然而,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一生也有一个最大的道德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在那次事变里,李世民屠兄杀弟,最终还逼着自己的父皇李渊退位,这似乎有些丧尽天良吧!
不过,历史的书写,从来都是胜利者说了算!有谁敢来断皇家的冤案呢?然而,天道好轮回,纵然是统管天下的李世民,他最终也得遭受玄武门之变的孽报:他屠兄杀弟,他的儿子最终也互相残杀,而且这场残杀竟还是由李世民自己引发的!不过,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却在那场残杀中死于非命!也就是说,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最终却被李世民坑杀了!
或许大家会问:李世民坑杀了他自己最优秀的儿子?那他的这个儿子是谁啊!是李承乾?李治?都不是!这个儿子便是他第三个儿子李恪。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李世民生前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李恪各方面最像自己。这便是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历史上的李恪,其综合素质也确实出类拔萃,他为人低调,而且不论读书还是习武,都特别容易上道。
当时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是,他从小便被李世民手下的一帮老夫子教育得人格分离,表面上谦虚谨慎,一副很正经的样子,但一回到东宫便原形毕露,不但与官奴厮混、游乐无度,甚至还迷恋上各种没有下限的游戏。这样的儿子能成器么?李世民的第二个儿子楚王李宽,英年早逝,所以按正常序列来说,李恪相当于次子。
那么,李世民当年为啥不将李恪立为太子呢?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古代帝王立皇储都是“立长不立幼”。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第二,李恪不仅不是长子,他甚至还不是“嫡子”。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皇后,而李恪的生母却是杨氏,她可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子。
这对于当时的李世民而言,肯定会生疑心,所以,李恪的人生注定与皇位无缘,这从他的名字里也可看出李世民当时的心态。恪者,小心恭敬的意思,也就是要李恪小心恭敬的辅佐皇帝,他还哪有当皇帝的机会呢!这或许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吧!让各方面都特别像他一样优秀的儿子,永远也无法得到他的重用!
然而,为啥又说最终是李世民自己坑杀了自己这个最优秀的儿子呢?这又得从太子李承乾叛乱说起,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为了争夺皇位继承人,已经是水火不容了!最后,李承乾也效仿了他父亲李世民的做法,他联合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发动了政变,殊不知阴谋被人提前告发,李承乾最终被废为庶人。
然而,那次事件对李世民的打击很大,他看到自己曾花费无数心血培养的儿子,居然因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这多么酷似当年的自己啊!所以,他思前想后,痛彻心扉,一时间万念俱灰,竟抽出佩刀准备自栽!幸好被当时的长孙无忌夺下配刀,并顺手交给旁边的李治,同时,长孙无忌还力劝李世民。
他告诉李世民:陛下不必这样想不开,就算以前的太子不成器,可是您还有很多儿子啊!为啥就不能重新立一个太子呢!当时李世民的情绪十分低落,他看到旁边的李治,便顺口说道“那就立晋王李治吧!”然后,他让李治给长孙无忌下跪,并告诉他,这都是长孙无忌的功劳,让李治将来要尊重长孙无忌。
说到李治,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生性宽仁,但唯一的弱点便是懦弱。不然后面的武则天又怎么能把持朝政呢?而李治的这一弱点,也是导致其兄长李恪死于非命的主要原因。由于李世民生前亲口嘱咐李治,让他以后要尊重长孙无忌,所以,李治当政后,对长孙无忌也是言听计从,殊不知长孙无忌却对李恪动了杀心。
因为当时李恪虽然外放偏远,但他扎根基层,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威望也越来越高。这让长孙无忌十分担忧,因为李恪可不是他的外甥,如果他的威信足够高,就会威胁到自己外甥的皇位,所以,他必须及早除掉这种威胁。显庆年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事件爆发,长孙无忌便故意制造冤案,将吴王李恪扯了进来。当时,无数百姓都为他叫屈,然而最终,李恪还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果李世民泉下有知,当他知道长孙无忌残害李恪时,不知他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