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不焦虑,张朝阳带搜狐找到「社会价值」

骞跃万里 2025-01-06 09:25:25

“35岁危机”一直是职场上的热门话题——“35岁还不逼自己一把?”“35岁后千万不要跳槽”,与之相关的内容频频出现在网络。这种歧视性约束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年轻人头顶,成为很多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分水岭。

近两年,张朝阳频频与国内顶尖企业家做直播对谈,包括俞敏洪、曹德旺、尹同跃等。谈话的主题也始终聚焦在企业家责任、企业发展、青年人成长等领域。这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家利用自身的认知与影响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另一种路径。

缓解焦虑,企业和个人可以怎么做?

众所周知,企业家拥有“个人IP”是时下热潮,张朝阳也在多个场合用“网红”这个名号称呼自己。在此前的直播中他说,“企业家亲自下场做直播,打造个人IP已经成为趋势,这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绝好机会,用最少的成本来推销你的产品,做网红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

但张朝阳的“企业家IP”是与众不同的,他不卖货,不上头,除了讲物理课、英语课,还用冷静、理性的声音传递企业家精神。

比如在与李书福内容翔实有料的对谈中,二人就聊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这样重要但“非流量型”的话题,他们一致认可要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难,在于一家企业是否被大众尊重,是由多维度因素决定的,仅仅能赚大钱远远不够。

李书福谈到吉利独立创办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身体力行地转变教育方式,给青年提供真正能激发创造力的教育。

张朝阳则提到了企业价值的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要能给股东带来价值,“要做一个能盈利的企业,对股东负责”;第二产品值得信赖,真正替用户着想,而不是为短期利益牺牲产品;第三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践行环保;另外一点则是要创造就业,他表示,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是伟大的发明,创造了就业机会,诞生了中产阶级,促进了社会稳定。

除了企业,他们还聊到当下个人的实际痛点,比如:如何对抗焦虑?

张朝阳给出三条建议。一是年轻人应学会理财,“负债是产生焦虑的源头,要把财务压力降到最低,管理好现金流。”二是大家可以学习心理学,提升心里柔韧度。“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学以及建立人生观,我们的大脑适应多线程工作,我们不会只看到一条道,大脑可以提供很多的可能性。”三是年轻人要有创业精神。这里的创业精神指的不是立刻去创立公司,而是要在对自身能力、兴趣有清晰判断的基础下,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无论去求职应聘还是去创业。

有趣的是,张朝阳的各种发言并没有激发互联网上大规模冲击。原因在于他给年轻人提出的建议不是一种“爹味”发言,也不是毒鸡汤。作为企业家,张朝阳懂得换位思考,可以用精准的语言阐述年轻人的生活困境及背后的成因,并站在平等的视角下给出接地气的建议。

毕竟,只有“听得进去”的话,才能形成影响力。

三年前,张朝阳就是从兴趣出发做“物理课”,当被问及做这件事的动力时,他提到三个词“意义感”“兴趣”“直播互动”,传播基础科学带来的意义感,契合他个人的学科背景和兴趣,以及直播这种新型传播媒介给他的冲击和好奇,推动他一做就是三年。

喜欢一件事很容易,但坚持做下去很难,因此“长期主义”才会在当下被看作一种稀缺的价值。此前的采访中张朝阳解释了他理解的长期主义:“人要有意义,讲物理课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做一个企业如果只为赚钱而不考虑创造价值,往往就没有真正的好产品,可能企业就会有很多风险。”

坚持做一件喜欢的事,一件可以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事,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张朝阳物理课》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高悬象牙塔中的硬核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人。“他们用不变解读变化,用模型思维为复杂祛魅,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见识本身”,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如此解读物理课。

把艰深的物理学原理与时下热门的商业、社会事件结合,是张朝阳一贯的操作。当小米SU7公布风阻系数时,他在课上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对小米的产品思路做拆解;火箭发射场上,他通过介绍“由于该基地的轨道临近赤道,可以利用地球自转,让火箭在同样燃料的情况下载荷能力更大,更省燃料”,解读为何文昌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火箭发射基地。

从微波炉为什么不能加热鸡蛋葡萄、火锅涮粉丝为什么会感觉更辣,到空间站在太空里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张朝阳认为物理学能让人变得更有逻辑,通过和生活的强关联,把物理学普及的门槛拉低,让科学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张朝阳说:“新媒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丰富立体,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状态。每个知识领域都因为新媒体在颠覆。比如以前很多科学家现在也开始成为网红或者自媒体。”

这些IP覆盖不同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汇集智慧,为行业谋出路。

视频、直播对知识普惠的价值不容忽视,张朝阳说:“我们处在视频自媒体时代,一个科研或者小范围教学和研究的话题通过大众传媒,就能变成一个公众事件,大家用自媒体把所学所懂的事情讲出来很有意义,使得人类知识传播更充分,创造性更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