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间有一个重要消息,中国购买了125万吨美国大豆。很多人听了就炸了,这难道是向即将上任的特朗普示好吗?那你也太小瞧大国智慧了。
目前中美形势很复杂,特别是美国还在权力交接期,到底是冲着谁去的还很难说。我们梳理了最近的事情,发现这里面可能有3个非常厉害的后手。
12月20日,路透社报道,中方有关企业于上周和本周,分别采购了约75万吨与50万吨美国大豆。
报道认为,特朗普即将上任,中方向美国下这么大的订单,不排除向特朗普示好的可能性。
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呢?路透社提供了相关依据。
报道提到,路透社向两名知情的贸易商证实,中方购入的50万吨美国大豆,将于明年3月、4月交付;75万吨大豆,预计明年1月至3月交付。
这两批货物的交付时间都是在特朗普上任之后,如果特朗普上任立即发起贸易战,中方采取对等反制,需要额外承担高额关税,成本就会高出很多。
本月初曾有媒体报道,中方或许因为担心特朗普提高关税,从而取消了更多的美国小麦订单。
之前取消小麦订单是担心可能的关税成本,难道这两批大豆订单就不担心了?这里面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那么,难道真像路透社说的那样,这是提前向特朗普示好吗?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因为大国关系,本来就是一种博弈,先给颗糖吃,让对方多一些幻想,也未尝不可。
我们看了一些分析,有人都认为,这更可能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可能的高关税,例如中方公司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有高关税,交易价格不能改变。
路透社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大豆质量优于阿根廷和巴西,也更易于储藏,所以中方才选择向美国下订单。
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明显回避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这么敏感的时期,下这么大的订单,怎么可能没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呢?
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多次向美国农业选民喊话,如果他当选,将要求中方购买大量的美国大豆。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中方一定会那么做,因为中方没有履行当年的承诺。
几个月前,美国大选激战正酣的时候,曾经有美国媒体报道,2020年特朗普政府曾经跟中方达成一揽子协议,但后来因为特朗普未能连任,没有履行完毕。
实际上,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无论是大豆、小麦等粮食订单,还是波音飞机订单,几乎都受到两国关系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要说,中国公司这次购买125万吨美国大豆,没有跟相关方面沟通,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甚至更有可能,明知道目前中美关系处于敏感时期,中国公司根本不会考虑购买美国的大豆,这是应有关方面的要求,才发出采购订单的。
那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呢?综合相关分析,我们认为,这里面有3个可能的厉害后手。
第一个后手,向特朗普团队传递信号,然后分化瓦解。
我们前面讲了,先给颗糖吃,也可以视为一种信号,表示我们可以谈。
那么,究竟要不要先谈谈,还是一上来就直接加60%的关税,皮球踢到特朗普脚下了。
特朗普虽然强势,但也是有一个强大的幕僚团队的,那些人也不都是摆设。这颗糖扔过去,他们内部就会讨论,甚至会出现分歧。
第二个后手,下个大订单,绑定很多人的利益,让特朗普投鼠忌器。
这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方面收到这两个大订单,马上涉及到无数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拿到订单组织货源,准备交付了,然后特朗普宣布加关税,中方对等反制,会发生什么?
这个时候的大宗商品订单,多半是有特殊的关税约定的,美国方面要么承受高昂的关税成本,要么取消订单,并支付违约赔偿,那些农民能干吗?
第三个后手,告诉世界,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
我们可以购买美国的农产品,也愿意谈,也告诉特朗普了,如果美方仍然一意孤行,这样的行为,全世界都会看见。
这个时候,我们做出任何反制措施,世界都会同仇敌忾,甚至纷纷效仿。特朗普如果敢对很多国家加征关税,就会受到集体围攻。
所以,大国智慧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我们过几个月就知道了,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