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我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想去祖国看看。”
信的落款是沙里夫,一个肯尼亚的乡村女孩。
信纸已经泛黄,到大使馆之前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坎坷,虽然字迹十分稚嫩,但内容却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整个使馆大为震动。
一个生活在非洲东部的19岁女孩,怎么可能与600年前的郑和有关联?
肯尼亚女孩的中国血统
这一切还得从沙里夫外婆的故事讲起。
沙里夫小时候,总是喜欢依偎在外婆的身旁,听她讲述那个发生在五百多年前的奇妙故事。
那时,他们居住的小岛宁静而又封闭。
突然有一天,一群神秘的陌生人打破了这份平静。
他们的长相与岛上的居民截然不同,操着一口奇怪的口音,穿着别样的服饰。
原来,这是一群中国水手,因为船只在航行途中遭遇损坏,被迫停靠在这座小岛上,暂时无法离开。
然而,对于从未与外界有过联系的岛上居民来说,这群突然闯入的陌生人就像是天外来客,他们心中充满了警惕与不安,自然不会轻易接纳。
登岛的这 20 名中国水手深知自己的处境,为了生存,他们主动尝试与岛上的人沟通交流。
他们比划着手势,努力表达着自己的善意,可语言的隔阂就像一道无形的高墙,使得沟通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成为了转机。
岛上的村民正在遭受一条巨大蟒蛇的骚扰,那蟒蛇身躯庞大,所到之处一片惊慌。
而居民们因为生活封闭,文明落后,根本就没有办法制服如此“巨兽”。
中国水手看到村民们的困境,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手中的武器,经过一番苦战,齐心协力之下,终于成功地灭除了大蟒蛇。
这一英勇的举动,让岛上的村民们对这些中国水手刮目相看,心中的防备渐渐消散。
中国水手们也终于被村民接纳,从此在这座小岛上安家落户,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随着岁月的流转,时光的车轮滚滚而过,沙里夫一家成为了如今岛上唯一一家还保留着中国血统的人家,他们也被人们称为 “法茂人”。
这个独特的身份,如同一个神秘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沙里夫身上。
“故乡”
多年之后,在收到沙里夫寄出的信件之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曾先后两次不辞辛劳地前往帕泰岛进行实地调查。
当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踏上这座小岛时,沙里夫一家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沙里夫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的光芒,小心翼翼地从屋里捧出了他们一家珍藏多年、祖辈传下来的青花瓷碗。
那青花瓷碗虽然已经破碎,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幽光,碗身上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工作人员轻轻接过青花瓷碗,仔细端详着,从那细腻的纹路和独特的工艺中,仿佛能看到当年中国水手们远渡重洋的身影。
为了验证沙里夫的话,专业人员为她进行了DNA检测,发现他们一家真的有中国血统。
而在之后续深入的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果然在岛上发现了许多中国人曾经居住过的痕迹。
当年登岛的水手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生活智慧,还带来了先进的工具。
他们耐心地教当地人耕地种田,如何挑选合适的种子,如何把握耕种的时节,如何灌溉农田。
这些宝贵的知识和工具,极大地改善了岛上居民的生活。
而沙里夫之所以会主动给大使馆寄信,背后还有着一段令人心酸又温暖的故事。
沙里夫的妈妈就是中国水手的后裔,然而命运却对她并不宽容。
在沙里夫还小的时候,妈妈就和爸爸离婚了,从此她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地生活。
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常常入不敷出。
沙里夫小时候,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经常辍学。
她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心中满是无奈和失落。
后来,幸运的是,他们一家和中国人的联系被一名久居肯尼亚的华人得知。
这位善良的华人被沙里夫一家的遭遇所打动,他主动伸出援手,资助沙里夫完成了学业。
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沙里夫的人生道路。
沙里夫心中充满了对中国人的感激之情,也因此对那个遥远的中国故乡充满了向往,她渴望去看看那个孕育了自己祖先文化的地方。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沙里夫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去中国学中医
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前往中国留学的名额,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求学之旅。
沙里夫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就是太仓,这里是郑和船队最早拔锚起航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是她祖先的故乡。
之后,她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因为年幼的沙里夫心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念头。
那就是学习中医,将来回到家乡提高家乡的医疗水平。
最终,沙里夫也得偿所愿。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沙里夫开启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学习经历。
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沙里夫感到无比的亲切。
她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一起参加校园活动。
在校园的小道上,她常常和中国朋友漫步聊天,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生活。
她学会了说流利的中文,习惯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甚至还能熟练地使用筷子。
在这里,沙里夫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留学时光。
然而,就在她获得博士学历的头一年,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
中美肯三国联合考古队在曼达岛发现了具有中国人血缘的人骨遗骸,这一发现为郑和船队抵达肯尼亚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这一消息传来,沙里夫心中激动不已。
她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中非文化交流和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获得博士学历之后,沙里夫毅然决然地返回了肯尼亚。
她带着满满的知识和技能,投身到家乡的医学发展事业中,用自己在中国的所学为肯尼亚人民消除病痛。
但是,身在肯尼亚的沙里夫,心中却始终惦记着中国。
幸运的是,就在 2023 年,离开很久的沙里夫终于有机会再次回到太仓。
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沙里夫参观了当地的中药种植园,看着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中药材,她的内心充满骄傲。
并且她也衷心希望有朝一日,中医也可以在肯尼亚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在行程的最后,她还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师生重逢,格外亲切。
老师看到沙里夫在肯尼亚所做出的成绩,感到无比欣慰,鼓励她继续为中非医学交流努力。
沙里夫也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肯尼亚开办一家中医诊所,让中国文化在肯尼亚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和肯尼亚紧紧相连,她将带着这份独特的身份和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参考资料:【1】引力播新闻(苏州日报社官方账号):《肯尼亚“中国女孩”重访太仓 要将中医文化带回非洲家乡》
【2】中国新闻网 广州日报:《学者为郑和抵东非寻新证 仅七户人小岛遗血缘》
【3】中广网:《肯尼亚“中国后裔”回国学中医》
【4】看看新闻:《家国万里|一个肯尼亚“中国女孩”的故事》
【5】新华网:《郑和船队在肯尼亚的“非洲后裔” 获资助赴中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