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曾为好友辛弃疾写过一首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写道:
陆游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
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
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
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
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
圣朝仄席意未快,尺一东来烦促驾。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
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
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诗的具体解释不再赘述,大体意思就是辛弃疾是个经天纬地、满腹韬略、文武双全的能人志士,朝廷却任命他做地方的官员(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岂不是“大材小用”?
直至现在,这个词依然被广泛地使用。那么这个词又是从何而来,有什么出处吗?
网上关于这个词的相关的引用大都是来自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而在建筑学中,也有相关或者说是本质的解释。北宋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中,对于“材”有其特有的含义。
《法式》规定房屋大木用料尺度以“材”为标准,“材”有八等,根据房屋大小、等第高低而采用适当的“材”,其中殿阁类由一等至八等,均可选用,厅堂类就不能用一、二等“材”,余屋虽未规定,无疑级别更低。
营造法式中图例
由图中所示可见,从第一等至第八等,材的尺寸与所适用的建筑规格,都有严格的区分与规定,建筑中的所有木结构,均应该以此为标准来制作,例如铺作(清称斗拱)。
铺作
大“材”不能用于“小”建筑上,否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样的,人才的大材小用,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建筑中要做到物尽其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