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位于浦东的张江模力社区正式启用,首期能容纳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
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开源“青龙”公版机、发布“十八金刚”阵列、开源百万真机数据集及首批团体标准。据悉,上海将重点推进“1+N”虚实融合训练场建设、加速应用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此次启用的训练场是“1+N”格局中的核心,首期部署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助力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该训练场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与张江集团共同主办,立足于实体数据收集,预计在2025年,将联合智元、库帕斯等合作伙伴共同收集完毕1000万条高质量实体数据集,打造形成业界规模领先的异构具身数据集。
赋予人形机器人高性能自主行为能力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集构建如火如荼,但都基于厂商同构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此次设立的训练场,首创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构建方法,打造了目前最大规模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将有效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整体技术水平。
国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训练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成本,解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通过后续训练场的成熟化运营和全国性推广,有望将其构建成为国家级虚实结合具身智能技术发育平台,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提供强大动力。
记者了解到,国地中心已完成“青龙”人形机器人V2.5版本迭代,实现小批量规模化进驻训练场。目前,国地中心已开展了基于人体运动数据的逆强化学习和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具身想象算法研究,增强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等。同时,国地中心开发了人体运动数据到机器人本体构型的映射算法,实现了人体动作提取与映射等。
国地中心从真实数据场景出发,完成异构机器人遥操作、动作捕捉、便携式末端、仿真合成4种数据采集方式的技术验证,支撑训练场完成异构数据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实现单台机器人每日采集轨迹数据500条以上,打通了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存储、模型训练、模型推理验证、模型真机部署的完整数据闭环流程,为更大规模具身智能数据集构建及机器人基础大模型、世界模型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训练场聚焦人形机器人基础大模型,通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运动模式匹配以构建具身发育机制等,赋予人形机器人的高性能自主行为能力。如,国地中心攻克了业内人形机器人模型迁移难题,成功率达到95%以上。基于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完成机器人预训练基础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通用模型的搭建与训练,用不少于6种不同品牌或类型的人形机器人进行适配。
聚焦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加速完善生态
随着首期超1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训练场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民生服务以及特种作业等国家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提高垂直领域场景的数据采集利用效率,降低数据重复采集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和规模化场景落地应用门槛,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的试验田。
启用仪式现场,国地中心和上海创智学院共同成立“国地中心-创智学院具身智能实训基地”,双方将合力为培养具身智能专业人才搭建平台,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此外,国地中心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具身智能训练场合作伙伴协议。各合作伙伴将通过协同制定数据采集方案,确保高质量数据资源,促进训练场运营优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迈向新高度。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所在的张江模力社区,是浦东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重点打造的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浦东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致力于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张江机器人谷、模力社区等园区为载体,集聚领军企业,落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未来,浦东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发展,推进产业布局、创新提升、人才引育和生态完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文字:杨珍莹
编辑:朱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