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枪械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是一种较为疏远的事物。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这样一个地区,其居民几乎家家户户以制造枪械为业,堪称亚洲最大的非法武器生产中心,即位于巴基斯坦的达拉镇。
达拉镇居民
达拉镇,坐落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交界处,尽管自封为“镇子”,实际上其规模更接近于一个小村庄。
此地居民主要为普什图族,其中逾70%的劳动力投身于枪械制造行业,由此催生了超过600家专门从事枪械生产的“工坊”在该镇内蓬勃发展。
“黑枪”在这里泛滥成最常见的交易物品。
追溯至约150年前,达拉镇的居民便与枪械制造活动有所关联。当时的英国军队在入侵阿富汗时引入了一些枪械制造技术,这一举措为达拉镇的民众开启了通往全新领域的门户。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达拉镇的居民群体日益扩大,投身于枪械制造行业。
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伴随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介入,该国的政治与社会秩序陷入动荡,导致对武器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一背景显著促进了达拉镇“枪支制造业”的扩张与发展。
苏阿战争概念图
在鼎盛时期,该小镇的逾七成人口,即超过一万人,参与了枪支制造活动。众多的“从业者”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该小镇的枪支制造业发展,使其年产量惊人地攀升至数百万支枪械的高度。
此外,达拉镇的居民亦颇为重视外部动态,持续响应外界变迁以实现产业进阶升级。
上个世纪,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介入与2003年的美国阿富汗战争,导致了大量苏联及美国武器的外溢至阿富汗地区。随之,达拉镇的居民通过模仿并复制这些先进武器,成功制造出了更为精进的军事装备。
此外,达拉镇的居民还会从外部市场采购具有更高精度的机床。尽管当地居民普遍采用传统、手工制式的工艺制造枪械,确实亦有部分居民借助更高精度的机床进行枪械生产。
达拉镇生产枪械的机床
截至当前时点,达拉镇已然发展成为亚洲地域内规模最为宏大,并且声名远播的“黑枪制造中心”。
由于近年来当地居民持续进行"产业转型",达拉镇现已能生产多种类型的武器。
从常见的AK系、针对AR系列突击步枪、各型霰弹枪以及高射机枪,乃至某些初级导弹,该设施均具备能力从零开始设计制造原型,展现出其在武器研发方面的高度灵活性与技术实力。
达拉镇居民制造导弹
至关重要的是,达拉镇制造的枪械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通常,在美国,合法拥有的霰弹枪的最低售价大约在1000多美元。然而,在达尔镇,一柄霰弹枪的售价只需百美元。
以AK-47为例,其在美国的售价高达数千美元,然而在达拉镇的零售价仅为300美元。
因此,达拉镇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所谓的“非法武器”,这令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感到困扰。
达拉镇生产枪械
在达拉镇这类案例中,枪械产业的蓬勃发展实质上揭示了缺乏上级政府有效监管的后果。
在任何一处,一旦政府管控缺失,该地区往往迅速滋生出令人震惊的行业。
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所谓的“金三角”区域,由于其位于监管真空的交汇处,仅在数十年间便迅速崛起为全球知名的毒品制造中心之一。
金三角区域
达拉镇的状况堪称一个“变异的金三角”,与传统的金三角地区的主要差异在于,金三角地区以毒品产业为主导,而达拉镇则侧重于黑枪产业的发展。
达拉镇位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界地区,这一地理位置特征显著增加了巴基斯坦对其施加管理难度。
鉴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基层治理方面效能有限,该国的基层管理主要倚赖各类“部落领袖”的作用。
在此情境下,即便巴基斯坦政府试图消除达拉镇的非法武器贸易,也难免力有未逮。
实际上,过去中国存在类似于达拉镇的“制枪村”,其中一处即是位于青海省东部的化隆县。
化隆县(部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化隆县因大规模制造黑枪而闻名全国,当地的不少居民曾以此非法活动为生计手段。
在那个时期,全国每十支非法枪械中,约有八支源自化隆县,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对于化隆县后续出现的非法制造枪支问题,其解决方案为严厉打击。
伴随1996年我国出台新的《枪支管理规定》,便启动了持续不懈的国内非法枪支收缴行动。鉴于化隆县在中国境内显著地成为了主要的非法武器生产中心,这一情况理所当然地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当前情形下,化隆县已不存在依靠制造非法枪械维生的家庭,全国的枪支管控状况显著优化。
通过化隆县的例子显而易见,强有力的政府治理是有效管控此类“黑产”现象的关键所在。
无疑,巴基斯坦欲根治达拉镇的困境,不仅需倚仗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还需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达拉镇的居民世代以制造枪械为业,几乎无人具备其他谋生技能。
若禁止达拉镇居民制造武器,他们将面临生计问题。
达拉镇的枪械作坊
实际上,这一金三角现象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实例。过去,金三角地区主要种植罂粟。鉴于此,为应对毒品问题,中国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强力措施清除该地区的罂粟种植;另一方面,向金三角周边国家提供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援助,旨在促进经济转型,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金三角地区种植毒品的问题已显著缓解。
确实,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金三角地区的非法产业实际上已实现某种程度的“产业转型”。在本地,原先种植罂粟的一些个体,如今转向了电信诈骗活动。
在外部打击、在中国采取措施培育经济作物如甘蔗等,与当地人口转向其他职业的双重影响下,曾是全球主要毒品产地的金三角地区,现今已难觅大规模毒品种植踪迹。
甘蔗林
为有效应对达拉镇所面临的挑战,巴基斯坦需采取强力措施与促进当地就业并举的策略,以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