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悬赏百万“抓黑”成风,行业暗战何时休?
2025年4月9日,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发布声明,宣布悬赏1万至100万元征集“黑公关”线索,称近期发现大量针对品牌及产品的不实信息,已掌握部分证据并计划向公安机关举报。
这并非孤例——从比亚迪到蔚来,从长城到吉利,中国车企集体陷入与“网络黑手”的攻防战,悬赏金额最高已攀升至500万元。

一、车企悬赏“抓黑”已成标配
2021年比亚迪率先推出5万-100万元悬赏计划,2022年奖金池扩大至500万元,截至2025年2月已累计发放超百万元奖金,单笔最高奖励达100万元。
蔚来在2025年跟进同等力度悬赏,此前曾通过诉讼处理过“蔚蔚收容所”等恶意账号。长城汽车更是在2023年抛出千万级净网行动,吉利则将单笔奖金提至200万元。这场“悬赏竞赛”背后,折射出智能汽车行业竞争的白热化。

二、阿维塔为何成为攻击目标?
尽管阿维塔以华为乾崑智驾ADS 3.0、鸿蒙座舱和宁德时代高压快充电池为技术亮点,其先锋设计也颇具辨识度,但作为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新势力,其跨界背景可能触动多方利益。
数据显示,2024年阿维塔销量同比增长87%,在30万以上纯电市场占有率突破12%,快速上升的势头或成被攻击诱因。黑公关常见手段包括编造质量缺陷、夸大竞品对比、制造车主维权事件等,往往通过短视频和匿名社群扩散。
三、黑公关产业链的生存逻辑
从业内案例看,黑公关已形成“需求-策划-执行-分发”的完整链条。某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单篇抹黑文章报价在3000-20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传播量级和攻击强度。
更隐蔽的“软黑”则通过测评对比、用户吐槽等形式夹带私货。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误导消费者——2024年某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32%的购车者曾因网络负面信息改变购买决策。

四、法律利剑与行业困局
车企普遍采取“悬赏+诉讼”组合拳,阿维塔在声明中强调将通过民事起诉、刑事追责、行政举报多维度打击。

但实际执行面临三大难点:一是匿名网络身份追溯困难;二是恶意内容删除后仍可通过截图二次传播;三是部分“擦边球”式批评与正当监督界限模糊。2024年某车企起诉黑公关案中,法院最终仅判定15%内容构成侵权。
结语
当车企把百万奖金变成“打黑”标配,反映的不仅是维权的决心,更是行业无序竞争的焦虑。消费者需要明白: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但恶意抹黑会劣币驱逐良币。

或许真正该“悬赏”的,是车企用技术创新取代口水战,用产品实力说话——毕竟,市场最终投票权始终握在用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