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高炮战士为何一开始都懵了,打出的炮,炮炮都是马后炮?

小南分享 2024-12-11 23:18:04

志愿军高炮战士为何一开始都懵了,打出的炮,炮炮都是马后炮?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进入关键时期。面对美军的空中优势,中国派出高射炮兵部队秘密入朝,在鸭绿江南岸展开部署。然而,第一次实战中,这支部队却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困境:装备落后、经验不足,面对美军先进的F-80喷气式战斗机,志愿军高炮战士一时手足无措,打出的每一炮都成了"马后炮"。但就在这看似绝望的战斗中,一位连长大胆调整战术,喊出了"只要你不把我炸死,我就要把你打下来"的豪迈口号,带领部队创造了击落F-80战机的奇迹。这个在云山上空发生的战斗,揭开了中国高射炮兵以落后装备对抗现代化空军的传奇序幕。

战火烽烟起 高炮卫边疆

1950年6月25日凌晨四时,朝鲜半岛38度线上的宁静被轰然打破。朝鲜人民军的炮火如雷贯耳,600多门火炮和1000多门迫击炮同时开火,十余万军队和百余辆苏式T-34坦克向南发起了全面进攻。

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非法决议。杜鲁门总统随即下令美国海军和空军介入战事,并派遣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

到了7月7日,美国又一次玩了个花招,联合国军应运而生。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美英法等16个国家纷纷派军参战,局势急转直下。

北朝鲜工业城市遭到美国远东空军的狂轰滥炸,工业设施几乎全部被摧毁。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开始未雨绸缪,在1950年8月7日成立了东北防空司令部。

这支部队由4个团组成,肩负着保卫鸭绿江上三座桥梁的重任。这些桥梁是社会主义阵营援助朝鲜的生命线,也必然会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彻底改变了战局走向。朝鲜人民军不得不撤回三八线以北,金日成被迫北移。

就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朝鲜内务相带着金日成的亲笔信来到北京。同时,斯大林也表达了希望中国援助朝鲜的意愿。

毛泽东审时度势,向苏联请求提供武器装备。苏联援助的85炮和37炮虽是二战时期的装备,但37炮凭借其连发能力和适中的射程,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19日,平壤陷落。当天黄昏,志愿军主力部队开始秘密入朝。高炮一团团长王思谦带领部队,跟随39军和炮兵8师,从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向云山地区挺进。

为了保密,部队要清理一切带有中国标志的物品。水壶上的"八一"标志要磨掉,毛巾上的标语要剪掉,就连照片和日记本都不能带。

10月23日,毛泽东颁布命令,任命周士第为防空司令,钟赤兵为防空政治委员。至此,一支装备虽然落后但意志坚定的高炮部队,正式踏上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征程。

面对空中敌机 炮弹追逐无果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高炮部队在云山阵地完成了第一道防线的布置。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战士们把炮位伪装得天衣无缝,用树枝和杂草覆盖阵地,确保美军侦察机发现不了任何异常。

高炮一团的战士们严阵以待,他们手中的武器是苏联援助的85毫米高射炮和37毫米自动高射炮。这些炮虽然在二战中表现不俗,但面对美军最新的F-80喷气式战斗机,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10月27日上午,一架美军F-80战斗机呼啸而来,在云山上空盘旋侦察。炮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瞄准具对准了这个庞然大物。

随着一声令下,85高炮率先开火。但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却与敌机擦肩而过。连续数发炮弹都未能命中目标,战士们这才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对手。

F-80战斗机的速度远超二战时期的螺旋桨战机,它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按照传统的瞄准方法,当炮弹飞到预定高度时,敌机早已飞出好几百米远。

这种尴尬的局面持续了整整一周。每次美军战机出现,志愿军的炮弹总是追在飞机后面,就像老牛追兔子,永远差那么一步。战士们打出去的炮弹,变成了实打实的"马后炮"。

团长王思谦组织部队总结经验,发现传统的预瞄点计算方法已经完全不适用。在二战时期,高射炮对付的是飞行速度在300-400公里的螺旋桨战机,但现在面对的是速度翻了一倍多的喷气式战机。

通讯员小李用土办法做了个简单的计算:按照F-80的飞行速度,从炮弹击发到达到目标高度的这几秒钟里,飞机已经前进了将近一公里。如果不彻底改变瞄准方法,就永远打不中敌机。

更让人头疼的是,美军飞行员很快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在阵地上空盘旋,有时甚至降低飞行高度,对阵地进行机枪扫射和轰炸。

一天内,云山阵地就遭遇了十多次空袭。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伤亡,但这种被敌人戏弄的感觉让每个战士都憋着一股劲。大家都在想:总不能让美国佬一直这么嚣张下去。

11月初,一位连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我们追不上敌机,为什么不让敌机自己撞上炮弹?他建议把预瞄点设在敌机必经的航线上,提前设伏,等敌机自投罗网。

这个建议得到了团长的支持。部队开始针对性训练,重点研究敌机的活动规律和飞行习惯。通过观察发现,美军战机往往会沿着固定航线往返,这给了高炮部队可乘之机。

战士们开始在预判的航线上设置"火力网",只等敌机自己送上门来。这种新战术虽然还未经实战检验,但至少给了大家一个新的希望和奋斗目标。

改进打击战法 终获首战告捷

11月8日清晨,云山阵地的雾气还未散去,高炮一团就接到了重要情报。美军战机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沿固定航线前来骚扰,今天必定也不会例外。

团长王思谦召集各连指导员开会,决定在敌机必经的航线上布置"口袋阵"。他们把37高炮和85高炮分成三个梯次,在不同高度上设置火力封锁线。

这天上午九点,两架F-80战斗机准时出现在云山上空。按照既定战术,高炮部队没有立即开火,而是等待敌机进入预设的火力网范围。

第一架F-80刚刚掠过山头,三个梯次的高炮同时开火。密集的炮弹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火力网,笼罩了敌机可能出现的空域。这一次,炮兵们没有追着飞机打,而是预判它的飞行轨迹。

第一轮齐射打出了24发炮弹,其中有一发击中了F-80战斗机的机翼。受伤的战机冒着黑烟,但依然在空中盘旋。第二架F-80见状立即升空增援,试图掩护受损战机撤离。

高炮二连抓住战机减速的瞬间,又是一轮密集射击。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精准。一发炮弹正中F-80的发动机舱,战机顿时失去平衡,拖着长长的黑烟向地面坠去。

第二架F-80试图反击,向阵地投下了几枚航空炸弹。但早有准备的高炮部队迅速转移阵地,避开了敌机的打击。最终,两架F-80都带着伤痕仓皇逃离。

这次战斗虽然没能击落敌机,但已经证明新战术的可行性。部队总结经验发现,只要掌握敌机的活动规律,提前设置火力封锁线,就能大大提高命中概率。

11月10日,机会再次来临。这一天,三架F-80战斗机低空掠过云山,准备对阵地进行轰炸。高炮部队依然采用"口袋阵"战术,但这次他们调整了火力配置。

85高炮负责远程火力封锁,迫使敌机改变航线。37高炮则在近距离上构筑严密火网,只等敌机自投罗网。这种远近结合的战术,让敌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战斗开始后,三架F-80分别从不同角度进攻。但无论它们如何规避,总会撞上预先设置的火力网。经过十几分钟的激战,一架F-80被击中油箱,在空中爆炸解体。

这是志愿军高炮部队第一次击落美军喷气式战斗机,在部队中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个胜利不仅证明了新战术的正确性,更坚定了战士们与敌人周旋到底的决心。

连续的胜利让高炮部队对付F-80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发现,喷气式战斗机虽然速度快,但转弯半径大,机动性反而不如螺旋桨战机。只要抓住敌机转向的瞬间,就能找到有利的射击机会。

到11月中旬,云山地区的制空权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美军战机不再肆无忌惮地低空侦察,而是不得不提高飞行高度,大大降低了轰炸的精准度。这个变化,标志着志愿军高炮部队在对付喷气式战机的较量中,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高炮显神威 捷报传四方

11月下旬,美军为了挽回在云山地区的颓势,调来了更多的战机。F-80战斗机编队不再是两三架零星出现,而是成群结队地前来轰炸。

面对新的局势,高炮一团继续改进战术。他们把火力网从单一平面扩展到立体空间,在不同高度上布置多层火力封锁线。同时,还在阵地周围设置诱饵,迷惑敌机的判断。

11月20日,一场大规模空战在云山上空展开。八架F-80战斗机分成两个编队,企图突破志愿军的防空网。高炮部队临危不乱,按照预定方案分别应对。

第一个编队刚进入火力范围,就遭到了85高炮的密集射击。在躲避炮火时,一架F-80不得不降低飞行高度,正好撞上37高炮设下的火力网。这架战机被多发炮弹击中,在空中解体。

第二个编队试图从侧翼突破,但早已设伏的二连和三连打出了完美的交叉火力。两架F-80被击伤,狼狈逃窜。这一仗,创下了志愿军高炮部队单日击落击伤敌机最多的记录。

战斗的胜利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司令员特地发来嘉奖电报。更重要的是,这次战斗证明了志愿军高炮部队已经完全掌握了对付喷气式战机的要领。

12月初,美军改变了战术,开始使用B-29轰炸机进行高空轰炸。这种庞然大物虽然飞得高,但速度慢,反而成了更好的目标。高炮部队很快就找到了对付的办法。

通过观察发现,B-29为了提高轰炸精度,往往会保持稳定的航线。高炮部队就利用这个特点,在轰炸机可能经过的航线上提前设置多重火力网。

12月15日,三架B-29轰炸机出现在云山上空。这些大家伙刚进入射程,就遭到了地面火力的围攻。85高炮负责远程骚扰,迫使轰炸机改变航线,37高炮则在中近距离上形成密集火网。

战斗持续了半个小时,一架B-29被击中机翼,摇摇晃晃地脱离战场。另外两架虽然投下了炸弹,但因为不得不提前规避炮火,轰炸精度大打折扣。

到了年底,云山地区的战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飞机不得不改变战术,白天的低空轰炸几乎绝迹,转而采用夜间轰炸。但这种方式的效果也很有限。

1951年初,志愿军高炮部队总结了三个月的作战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空作战体系。从观察预警到火力配置,从战术运用到协同作战,都有了明确的规范。

这些经验很快在全军推广,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基础。云山一战,不仅打出了志愿军高炮部队的威风,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对抗美国空军。

这场战斗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层面。它向世界证明,装备的差距可以用智慧和勇气来弥补,落后并不意味着无法取胜。云山高炮战役,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永恒的传奇。

4 阅读:1273
小南分享

小南分享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