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柏老这把利剑,到底扎中了谁?

山河寻史 2019-10-15 20:47:48

初读《丑陋的中国人》时,柏老言辞犀利,酱缸文化,脏乱差,窝里斗,把中国人批的体无完肤,会觉得作者是一个极端的人,刻薄,尖酸,起初也并不认同他的一些观点,甚至一度觉得自己会读不下去,柏老擅长于写杂文,杂文像一柄利剑,直插入人们的心脏,给人以警醒,敲响警钟。

初读时觉得中国人并没有柏老笔下的那般不堪,也许是伯老生活的那个年代以和现在不同,总在潜意识里觉得那并不是真实的中国人,可是一层层深入的去了解柏老后,读多了他的文章后,才明白他的极端背后的深意,谩骂从来都不是目的,它只是通过骂的形式给人以警醒,在不断的谩骂中清醒过来,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正。

慢慢去读懂那些文字背后的故事,脏乱差,仿佛是中国人的一个通病,每一场大型的活动、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等娱乐活动的现场结束后,满地狼藉,到处都是被丢弃的东西,用过的纸张,食品的包装袋,喝过饮料的空瓶子满地都是,不得不说,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至于乱,仿佛有中国人在的地方,都是乱哄哄的一片,尤其是一批彼此熟知的人在一起时,嗓门很大,在一些公共场合,确实很烦那些不顾场合大声说话的人,打扰到其他人的工作抑或生活,而且没有一点所谓的形象,乱吵乱闹,大家已不是小孩子,难道还需要用大嗓门吼出来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吗?窝里斗更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情,我们不懂合作仿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单独一个的中国人足以抵挡一整个军队,但一整队的中国人却可能连一群小孩都应对不了,为什么我们不会合作,我们都明白合作会产生更大的的效益,但在行动上却总是出其不意,大概我们的个人功利主义太强,小组合作的形式削弱了做为个人的力量,凸显不了个人的成绩吧。

柏老举出了好多个他曾亲身经历的事实,从不同的层面来解读中国人丑陋之处何在,他说最可悲的不是丑陋,而是明知丑陋却不做什么来以求改进,即中国人死不认错的个性,我们是有错,改正即可,可我们不会认错,或者说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才是柏老书中最为叹息的地方,而在这里,我也才明白,开始的时候我之所以愤怒,也是中国人死不认错的一个表现,我不认为中国人有那么不堪,不承认中国人有那么多的错误,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伯老的杂文一在报纸上刊登,就引起了持续的反响,连续两个月,不断的有人在报纸上刊登文章,或支持或反对,议论一片,而面对批评,有人站出来反驳,也有人站出来继续反对。柏老的人品也一度遭遇怀疑。因为直言敢言,开罪当局,坐牢长达十年之久,不畏强权,继续写作,的确,柏老的杂文,像一把匕首直刺入人心脏,刺啦啦的豁开一道血口,展示给世人看。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于鸦片战争的说法,柏老说,鸦片战争到底是国耻还是机遇?路上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朋友说应该都有,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倾向于国耻说法,我也在想这个到底是国耻还是机遇?不可否认,它带给了中国人深重的苦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带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机遇,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我们会不会可能还停留在愚昧的清王朝时代,思想束缚,行动限制,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做主。历史教科书带给我们的同样有编撰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出于政治因素抑或是国民情感因素,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历史客观事实,只有那些真实敢言的人带给我们的可能会有一部分真实的史实。

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有一些和上一辈人不一样的因素存在,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能否认,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的存在,仍然会有柏老笔下的不堪的中国人存在,但我更加相信,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勇士,敢于直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指出社会上存在的不好的东西,同时,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交流越来越便捷,观点的碰撞会以一种最大的程度传播出去,会产生更加强大的影响力,会更加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也会更大程度上的引起人们的共鸣,呼吁更多的人去行动,我们会勇于认错,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付诸努力去不断改正,争取做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做一个不再那么丑陋的中国人,少一些柏老这样杂文如剑的笔者,朝着更为大家所接受的方向变化,更加团结,更加和谐,更加让人啧啧称赞。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