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马王堆汉墓,听得最多的两个疑惑分别是:第一,古代男尊女卑,为什么辛追的下葬规格比丈夫还要高,用象征王侯地位的四层套棺,高于丈夫的两层棺,且尸身也被保存得明显更好? 第二,辛追儿子利豨墓出土的《道德经》,为什么和如今的《道德经》版本不一样,为何会不一样? 首先,第一个问题,古代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全意义上的男尊女卑,是儒家思想大成之后。 儒家思想用来治国,是在汉武帝时期,标志是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在董仲舒之前,“男尊女卑”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朝初期,也就是辛追这个年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虽然已经开始衰退,但这时期的妇女仍旧可以参与到朝廷的政治事务当中。 男尊女卑思想未完全成型前,女子相对而言也更自由,这点,我们从秦始皇母亲赵姬即可窥一斑见全豹。赵姬成为太后后,还养了男宠,后来更是和嫪毐生了孩子,其“奔放”可想而知。 吕雉以女子身份掌权二十年,也是儒家思想未大成前,女子地位高的一个体现。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对朝堂的影响,也足见当时女性地位很高。 辛追生活的年代,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离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即公元前217-前168年,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此间,“男尊女卑”观念尚未完全成型。 辛追生活的年代女性地位高,正是她的墓规格能超越丈夫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辛追较丈夫晚去世几年,这也成为她有足够的时间修墓,能把墓规格尽可能抬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第二个问题,利豨墓出土的《道德经》的问题。利豨墓出土了大量帛书、竹简如《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共二十八种,十二万字。 众多出土帛书中,发现了抄写年份为公元前168年的《道德经》,与传统《道德经》不同的是,这部《道德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比如今我们所见到版本中的《道德经》,这个版本的道德经,内容更加激进,相比今天的版本,汉墓出土的《道德经》版本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今天的《道德经》里有“大器晚成”,而汉墓出土《道德经》里则只有“大器免成”。 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一字之差却是千里之别。前者是说,人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砺,才能成器;而后者则是在说,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经过研究后,相关专家认定,《道德经》在汉代被进行了篡改,利豨墓出土的《道德经》应当是真正的原版,汉代对《道德经》进行篡改,其目的是为了统治。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将之前被追捧的《道德经》也进行了篡改,以让它迎合统治者的需要。 也是在马王堆汉墓的《道德经》出土后,世人皆感叹:原来读了这么多年的《道德经》,竟是读了个假的。 不得不说,马王堆《道德经》的出土,当真颠覆了道家思想,为勘校古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马王堆汉墓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后期,我们慢慢讲述。图为辛追的四层套棺及其最外层的椁
参观马王堆汉墓,听得最多的两个疑惑分别是:第一,古代男尊女卑,为什么辛追的下葬规
康康评历史
2023-12-18 14:25:58
2
阅读:643
大牛
“辛追生活的年代,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离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即公元前217-前168年,早了整整半个世纪,”小编,辛追与董仲舒,到底哪个更早?
用户17xxx05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汉朝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大乱斗,几百年来各种书和历史被毁灭掉和篡改太多了。这就是如今中医里小日本特别中意汉朝的汉方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毁掉的古书比秦始皇和项羽多得多了
无心有念
知道男尊女卑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