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胸痛、咳嗽,主诊医师考虑肺癌准备手术,主任会诊后:误诊了

诗槐聊健康 2025-01-08 08:56:35

张慧,今年45岁,是一家超市的收银员。她每天工作八小时,生活虽然辛苦,但她对现状很满足。张慧平时身体还算硬朗,除了偶尔感冒,几乎没怎么去过医院。然而,最近一个月,她开始反复咳嗽,并伴有胸痛。刚开始,她以为是天气变化引发的普通感冒,买了点止咳药,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这咳嗽怎么这么怪呢?咳得胸都疼了。”张慧有些担心。最让她害怕的是,晚上躺下睡觉时,她咳得更厉害,有时甚至能感觉胸口隐隐作痛。几天后,她的丈夫王军实在忍不住了,拉着她去了市医院。

初步检查:疑似“肺癌”

接诊张慧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刘宇。张慧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我这个咳嗽已经一个多月了,吃药不见好,还觉得胸口疼,甚至有点气短。”

刘宇点点头,心中已有几分警觉。久咳不愈、胸痛、气短,这些都是肺部问题的危险信号。他安排了胸部CT和血液检查,并叮嘱张慧耐心等待。

两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刘宇看着CT片子,眉头紧锁:张慧的右肺上叶发现了一个模糊的阴影,边缘不规则,同时纵隔淋巴结也稍有增大。这些征象让他第一时间联想到肺癌。

“张女士,从影像上看,您的肺部有一个占位性病变,我们怀疑是恶性肿瘤,也就是肺癌。”刘宇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肺癌?”张慧和丈夫同时愣住了,脸上写满了不敢相信。“医生,我平时身体挺好的,也不抽烟,怎么可能得这种病?”

刘宇叹了口气,解释道:“肺癌并不是吸烟者的专利,像您这样的女性,也有可能患上腺癌。具体病情需要进一步确诊,比如做支气管镜活检或者直接手术取病理。”

听到“手术”二字,张慧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医生,这到底严不严重?我还能治好吗?”

刘宇安慰道:“发现得还算及时,如果确诊是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患者的恐惧与家属的焦虑

回到家后,张慧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中。她一想到“肺癌”这两个字,就觉得天塌了。“老王,我才45岁啊,怎么会这样?”她哽咽着问丈夫。

王军强忍着泪水,安慰道:“慧子,你别多想,医生不是说还要进一步检查吗?咱们再看看,也许没那么严重。”

第二天,夫妻俩再次来到医院,准备入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手术。然而,当病历被提交到胸外科时,主任医生李建国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主任的会诊:意外的发现

李建国是医院胸外科的专家,手术经验丰富。他仔细阅读了张慧的影像报告,又结合病史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张女士,您最近有没有发烧?或者夜里出汗多?咳嗽有没有痰?如果有,是什么颜色的?”

张慧回忆了一下,说:“最近确实有点低烧,夜里出汗挺多。咳嗽的时候,有时会咳出黄绿色的痰。”

李建国继续追问:“以前有没有接触过结核病人?或者去过人多、通风不好的地方?”

张慧一愣:“好像有,我之前在超市接触过一个经常咳嗽的老顾客,听说他以前得过肺结核。”

听到这里,李建国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怀疑,您并不是肺癌,而是肺结核。这种病有时在影像上会和肺癌很像,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他随后安排张慧做了痰涂片检查和结核菌培养,同时建议暂缓手术。

确诊:不是肺癌,而是肺结核

几天后,检验结果出来了,痰液中检测到了结核分枝杆菌,这证实张慧患的是肺结核,而非肺癌。

当张慧得知这一结果时,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医生,那我不用做手术了,是吗?”

李建国微笑着点点头:“是的,您得的是肺结核,虽然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但不像肺癌那样凶险。只要坚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您是可以治愈的。”

张慧的丈夫激动地握着李建国的手:“谢谢您啊,幸亏是您仔细检查,要不然她白挨一刀了。”

李建国叮嘱道:“结核的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的规范服药,而且不能中断。平时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很快就能恢复。”

肺癌与肺结核为何容易混淆?

在后续的随访中,李建国向张慧详细解释了肺癌与肺结核的相似性,以及如何在医学上区分这两种疾病。

1. 为什么容易误诊?

肺癌和肺结核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

肺癌的肿瘤占位和结核的病灶都可能表现为肺部的阴影。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肺实变,甚至空洞形成,都可能与肺癌混淆。早期肺癌症状隐匿,而结核也可能表现为慢性咳嗽、低热等不典型症状。2. 如何准确区分?病史采集:结核患者常有接触史、低热、盗汗,而肺癌患者则多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声音嘶哑等。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可以提供更多线索,比如结核的空洞多呈薄壁,而肺癌的肿瘤多为不规则结节。实验室检查:结核的确诊依赖痰涂片、结核菌培养或结核T-SPOT检测,而肺癌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明确。3. 临床经验的重要性

像张慧的病例,正是依赖医生丰富的经验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李建国主任提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经验和细致的问诊可以避免很多误诊,尤其是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时候。”

对症下药,避免过度治疗

张慧的故事提醒我们,医学诊断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对复杂疾病的鉴别,更需要耐心和专业。结核虽不像肺癌那样凶险,但同样需要及时规范的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信任医生、及时就医、配合检查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而对于医生来说,细致的问诊和多学科的协作,是避免误诊、保障患者利益的核心。

正如李建国主任所说:“医学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做更多的手术,而是让每一个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

0 阅读:256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