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由于军队是在战争中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为了推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和规范化,中国决定全面实施军衔制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元帅军衔的评定工作。
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新中国将会评选出十位元帅,以充分表彰他们在抵御侵略者、创建新中国的过程中所作出的杰出战绩。
1955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赖传珠将拟定好的元帅名单提交毛泽东同志审阅,并说:“主席,元帅授衔名单已经拟定完成,请您审阅一下并为几位元帅写几句评语吧!”
毛泽东同志接过名单,仔细研究了一下,然后逐一为各位元帅写下评语。当他看到贺龙的名字时,不禁微笑了起来。赖传珠便问他为何发笑,毛泽东同志回答说:“贺老总这个人,他可是个出色的配角啊!”
身世坎坷,无惧革命贺龙于1896年3月出生在湖南桑植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家里实在贫困,他在11岁时便开始在地主家做临时工。
在年少的时光里,贺龙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潜力。他不甘受地主的压迫,总是毫不犹豫地反抗,站在一起在地主家工作的其他农民短工受到欺凌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弱势群体讨回公道。
自幼他学习武艺,14岁时,由于不能忍受地主之子的嚣张跋扈,他挥舞刀刃将其伤害,然后被迫离开家乡流亡。
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他毅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尽管曾因参与革命活动而三次被捕入狱,但他的革命热情依然坚不可摧。
1916年,他回到了家乡,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并与21名同乡一起攻占了芭茅溪盐税局。
他们用两把菜刀从腐败官员手中夺取了十几支洋枪,这也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典故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龙的革命道路变得更加顺畅。他从最初的21人小组发展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由于在讨袁战争和护法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他赢得了革命队伍中的声誉。
随着他职务的晋升,贺龙也逐渐认识到国民党军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内部腐败和派系斗争等,使得原本纯粹的革命逐渐丧失了光辉。
因此,自从1926年开始,贺龙多次表达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他曾表示:“从提出入党的愿望到我最终入党,那一年间,我提交入党申请的次数不少于百次。”
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立即批准他的入党申请,相反,他的许多部下却被我党吸纳并发展起来。
每当他的部下询问是否能够加入共产党时,他总是鼓励他们快速加入,这清晰地表明了贺龙对共产党的强烈向往。
尽管中国共产党当时未同意贺龙的入党申请,但党内的同志们深知他的坚定立场,并对他充满信任。
192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贺龙时,盛赞了贺龙,并在南昌起义前亲自任命他为起义军总指挥。
贺龙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一直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在武汉时期,他救助了300多名共产党员,面对蒋介石的各种引诱,始终不为所动。
南昌起义推动者1927年初,蒋介石的反革命意图逐渐暴露,计划将都城迁至南昌,并尝试游说革命军的将领,包括贺龙,希望他们站在蒋一边。
贺龙是坚定的革命者,坚守共产主义思想,对蒋的提议置之不理。贺龙愤怒地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甚至怒斥蒋介石的秘书。
他说:“老蒋想让我为他效命,背叛革命,他找错人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导致大量共产主义战士惨遭屠杀。贺龙随即在武汉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并呼吁革命者站出来,与蒋抗争到底。
但不幸的是,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代表,实际上也是一个反革命集团。到了1927年6月底,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推动了反革命的潮流。
此时,贺龙已升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决定率领自己的军队投入共产党一方,接受共产党的全面指挥。
同时,中共方面也在策划南昌起义,但手头的军队有限,贺龙的20军成了解燃眉之急。到了1927年7月底,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了南昌起义计划,准备由周恩来领导,而贺龙的军队也在南昌地区迅速集结。
汪精卫试图以邀请贺龙商谈军情为名解除他的兵权,但叶剑英提前识破了这一阴谋,并通知了贺龙,使得20军能够顺利前往南昌。
1927年7月28日,贺龙抵达南昌,周恩来亲自前来会见他。贺龙表示完全服从组织的安排,随后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下,包括20军在内的3万多名北伐军于8月1日凌晨2时发动南昌起义。
蒋介石和汪精卫对此感到震惊,急忙调集重兵前来镇压。周恩来等人被迫撤离南昌,前往广州建立根据地。
在南下的途中,革命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国民党军队的围困、部分起义部队的脱离,以及大规模伤员的疾病。
在关键时刻,贺龙再度挺身而出,以总指挥的身份鼓舞全军士气。他宣布:“南昌起义,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举动!我们的行动是积极的,前途充满希望!”
这番讲话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官兵,为众人在迷茫和困境中指引了革命的道路。在南下的途中,贺龙通过了组织上的审查,正式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抗日战争期间,贺龙指挥八路军第120师南征北战,赢得了自己的卓越声誉。
甘当绿叶,博得美名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同月底,贺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贺龙就始终怀抱着极大的信心,相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他曾坚定地说:“共产党一定会胜利,国民党一定会垮台,就算是把我头砍了,我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
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贺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经常甘愿做绿叶来衬托红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次“让军”。
贺龙的第一次将军让渡是在1927年,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我党有意反抗,但尚未建立自己的军队。
在这关键时刻,贺龙挺身而出,将他的20军交给了共产党领导。虽然当时这支部队只有2万多人,但他们装备精良,堪称精锐,对南昌起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贺龙早早树立了“为公不为私”的风气,这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尤为难能可贵。
贺龙的第二次将军让渡发生在1936年,红军经历了艰苦的长征后,红二方面军和我党其他军队在延安顺利会师。
鉴于各部队实力不平衡,贺龙自发提议将自己指挥的部队归还党组织,以便由军事委员会重新进行分配。
这种无私奉献的态度与其他领导人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与张国焘的立场相对立。
当张国焘认识到他手下的军队人数比中央红军多时,他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贪婪,试图建立第二中央。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和困扰。
贺龙的主动奉献精神对我军内部的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赢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将军,他愿意自愿交出手下的军队,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贺龙的第三次将军让渡发生在1946年,当时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由于当时贺龙正在外地执行任务,毛主席决定将贺龙留下的主力部队划归彭德怀指挥,驻守在延安西面。
贺龙对此毫无怨言,积极地融入了新的军队体系。有些部下可能不太适应这一变化,心怀疑虑。
为了化解这种心理障碍,贺龙亲自前去与他们沟通,强调这不是个人军队,而是党的军队,每个人都必须服从党的指挥,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
这番话让一些部下感到羞愧,他们开始积极服从彭德怀的领导,并在解放战场上取得了杰出的战绩。
尽管贺龙在后勤工作上,但他依然兢兢业业,为前线部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援和保障。尽管他没有亲身参与战斗,但毛主席等党和军队领导对他非常高度评价。
毛主席曾经公开说过:“贺龙就是当代的萧何!”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贺龙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就像萧何虽然是管后勤的,但因功劳卓越而备受推崇一样,贺龙也因其卓越的贡献而受到崇敬。
好配角不易做,本领大获认可正因为贺龙长期从事后勤工作,原本在革命斗争中崭露头角的他,在解放战争时期似乎黯然失色。有人对他被评为第5元帅感到困惑。
贺龙的贡献不可低估。古语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也把后勤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陕甘宁边区本来资源匮乏,后勤工作极其困难。
但贺龙在后勤工作中表现出色,确保野战军随时得到充分补给。他创新性地提出了跨区运粮计划,动员了延安大学师生和各地民众,确保了粮食供应,被毛主席称赞为“兵民是胜利之本”。
贺龙还合并两个解放区的军工,集中生产弹药,以满足彭德怀等前线指挥官的需求。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上取得的许多成就都得益于贺龙的支持。
贺龙不仅支援了彭德怀,还协助其他领导取得战功。因此,毛主席称他为“解放战场上的萧何”。
就如同绿叶衬托红花、根茎滋养花蕊一样,贺龙虽然是被称为“配角”,但他的贡献绝不逊色于任何主角,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也多是赞赏之辞。
关于贺龙被评为第5元帅,这个称号实至名归。
在排在他前面的四位元帅中,朱德和彭德怀的贡献毫无疑问;
林彪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至于刘伯承,不仅资历深厚、功绩卓越,而且在战术和战略方面的素养堪称顶级。
除了这四位元帅之外,从综合评价来看,贺龙也有着杰出的资历、功绩和贡献。
毕竟,他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兵能力已经表现得非常出色。
1938年他在战场上受伤后,被迫休养,但痊愈后,他一直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奔走不息。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仍然具备统兵能力,
毛主席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贺龙成功阻止了阎锡山和傅作义的进攻,并赢得了文水城大捷,为支援毛主席提供了有力证据。
战争不仅仅涉及军事行动,前期准备和后勤保障同样至关重要。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任务对我军的战略部署和后续政权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主席之所以信任贺龙,是因为他知道贺龙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贺龙也因为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工作,即使退居幕后,也一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贺龙元帅的吸引力之一就是他坚定的革命信仰,为此他毅然舍弃了功名利禄和奢华生活。
在加入共产党之前,他已是20军军长,蒋介石曾提出一系列诱人的条件试图争取他,但贺龙毫不动摇,无论是在白色恐怖时期主动要求入党,还是在南昌起义困难时期,他都坚守信仰。
蒋介石曾亲自问他为何要加入共产党,贺龙回答道:“我在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希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信念,他一直坚定地支持毛主席和党。
当张国焘试图分裂党的时候,贺龙警告他不能搞分裂,否则会受到严惩。
在北上途中,他为了防止张国焘引发叛变,亲自挑选了一个警卫营。后来张国焘叛变,这些警卫没有一个跟他走,显示了贺龙的坚定决心。
除了坚定信仰外,贺龙的军事才能也非常出色,他真正爱护士兵,把他们当作兄弟。
在1928年部队转移时,由于长时间在野外,物资短缺,战士们连盐都吃不上。
一天,炊事班的战士们终于弄到了一点盐,加到了贺龙的饭菜里。然而,贺龙尝到后,将菜倒入大锅中,并笑着对炊事员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家都一样嘛!”
此外,贺龙虽然热爱马,但在红军穿越草地时,为了保全战士们的生命,他亲自杀死了自己心爱的马匹。
当众人目睹这一场景时,泪流满面,而贺龙却坚忍着痛苦,以坚决的语气说道:“战马和战士不可兼得,一定要保全战士们的性命啊!”
正是由于他的出色人格魅力,贺龙赢得了战士们的坚定信任,他在用兵方面也游刃有余。
贺龙愿意默默地褪去光彩,甘心做孺子牛,将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因此许多人未必了解他这方面的壮丽事迹。
贺龙在加入党的初期就明确表态:“在国民党队伍中,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一切,享受富贵荣华,但那是剥削人民,是错误的。”
他还强调:“我们加入共产党不是为了谋取官职,也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吃苦,为了为人民服务。”
结语贺龙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足以率领千军万马攻城拔寨,但他却甘愿承担后勤职责,展现出宽广的胸怀。
尽管他的革命生涯充满坎坷,但他一再将自己亲手打造的军队交给组织和战友,彰显了他的无私奉献。
这种宽广的心胸和高尚情怀,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开国元帅的荣誉。尽管在解放战争期间,贺龙元帅的表现机会相对较少,但从他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称号并位列第五,可以看出组织对他无私奉献的高度认可。
正如毛主席所说:“他是个出色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