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修庙,钱从何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7 15:40:25

▌宗春启

阜成门外八里庄有座玲珑公园,园中矗立着一座玲珑宝塔。这座塔名叫永安万寿塔,据记载说是明神宗朱翊钧为他母亲慈圣皇太后所建的,其实不如说是皇太后为自己建的。

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原是穆宗朱载垕身边的一个宫女,后来母以子贵晋升贵妃。朱翊钧即皇帝位后,封她为皇太后。《明史·后妃传》中说了李太后许多优点,诸如教子有方、严格要求年幼的小皇帝,还心地善良、主持公道等,同时也指出:“顾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钜万,(皇)帝亦助施无算。”说她特别迷信,花费巨资在京城内外修建了许多寺庙。这个评价是客观真实的。

李太后在京城内外建的庙不止下面会详述的这几座。有记载可查的,还有正阳门外三里河的明因寺,原叫三圣寺,“万历初,慈圣皇太后改建赐额”。还有,李太后临终前害眼病,让人重修宣武门外老君堂都土地庙,“未尝开工,圣性归天”,由朱翊钧“代完前愿”。(据《日下旧闻考》)还有那尊据说是来自古印度的旃檀古佛,本来是用旃檀香木雕刻的,被李太后出资将其周身覆以黄金(这尊佛像后来不知所终)。至于她施舍、赏赐给寺庙和僧人的财物,恐怕就更多了。

于是就产生一个问题:李太后哪来那么多私房钱?

灯市口大街有条胡同叫同福夹道,清代叫佟府夹道,明代叫戎府街。据《芜史》记载,明代自嘉靖年间起,这里有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六个皇店,掌管着全京城的商贩杂货,每年征收税银数万两。原先,这笔税银“除正项进御外,余皆提督内臣公用”。到了万历年间,这笔税银“属慈宁宫李太后征(收)用”——这就难怪李太后能拿出那么多钱来修庙了。当时张居正曾经劝阻过她,但她听不进去。《明史》中说:“(张)居正在日,尝以为言,未能用也。”

万历四年建慈寿寺万历五年建万寿寺

“小故宫”超过了南京的“三大刹”

万历四年(1576)年,小皇帝已经坐稳了龙廷,朝中大权牢牢掌握在李太后和张居正手中。李太后为故去的穆宗皇帝朱载垕荐冥祉、为朱翊钧祈祷早生皇子,在八里庄兴建庙宇。万历六年(1578)八月中秋庙宇落成,皇帝赐名慈寿寺,意思是祝母亲长寿。寺中除有永安万寿塔外,中间为延寿殿,后为宁安阁。宁安阁旁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大士殿、地藏菩萨殿,还为僧人建有禅堂方丈,并购置了庄田三十顷,为香火之地。

修建慈寿寺的资金是李太后出的供奉金,还有潞王朱翊镠及三位公主、各嫔妃和太监们捐出的汤沐钱。供奉金、汤沐钱,是专门发给太后、皇室和太监们的生活费。

慈寿寺中建有一座九莲阁,阁中供奉九莲菩萨的范金像,“跨一凤而九首”。据说建寺期间,李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内瑞莲盛开;九莲菩萨数次给李太后托梦,梦中菩萨对李太后说:你的前身就是九莲菩萨。从此,李太后便以转世九莲菩萨自居。

建慈寿寺仅仅是开始。万历五年三月,万寿寺又在西直门外七里的高梁河上游广源闸西动工开建了。“太监冯保奉命大作”。建庙资金,据张居正在碑文里说是“太后出帑储”;《万历野获编》中说是李太后“先助万金”,潞亲王和各公主、嫔妃及大太监“无不捐资”。

一年以后寺庙完工,永乐大钟悬挂在庙中,每天由六个和尚撞击。天启年间,永乐大钟被扔在了地上,据说所在位置撞钟不吉利。清朝雍正年间,大钟被移至觉生寺。这是后话。

万寿寺正殿叫大延寿殿,五楹;旁边是罗汉殿,各九楹;后边是五楹的藏经阁,名为宁安阁,左右分别是韦陀殿、达摩殿。“重楼复榭,隐映蔽亏”,雕梁画栋闳丽无比,远远超过南京的大报恩寺、灵谷寺和天界寺三大刹。“丹楼绀宇,几与大内等”——豪华程度和皇宫差不多,这可能就是被称为“小故宫”的来历吧。寺后叠土垒石为三山,象征普陀山、清凉山、峨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土挖出后在山前形成三个池塘,岸边建起亭榭。山后是百亩的果园菜地,寺周围“环以护寺地四顷”。

延至清代,万寿寺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称其为长河畔诸寺之冠,于1751年和1761年两次加以重修。

万历八年建千佛寺万历二十年建慈慧寺

心腹太监说动太后捐出“膏沐资”

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其前身是建成于明万历九年(1581)的护国报恩千佛寺。据《春明梦余录》:千佛寺,万历九年孝定皇太后建。

万历初年,四川僧人徧融由庐山来到北京。徧融法名真圆,弘治癸亥(1503)六月十四日生于西蜀,出家后“一钵万方,片云千里”,来京后在龙华寺宣讲佛法,后来赴江西庐山,隐于深处修行。第二次来京,先后在柏林寺检阅大藏经,在法通寺、杲日寺宣讲华严经,并将御马监太监杨用收为弟子。杨用将徧融举荐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并鼓动冯保为徧融建庙。冯保即买下御用监太监赵明扬的宅地,作为庙址。

冯保是李太后身边的心腹,在李太后面前说一不二,知道李太后信佛,在斋僧礼佛的事情上从不吝惜,所以就说动李太后出资为徧融修庙,李太后慷慨解囊,捐出她个人的“膏沐资”——点灯洗浴钱相助,潞王公主也捐钱若干缗,由杨用督工,于万历八年动工,九年(1581)秋天建成。“殿供毗卢舍那佛,佛座绕千莲,莲生千佛”,故名千佛寺。此外还有铜铸的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伽蓝天王等像。“其像铜也,而光如漆”。“寺成,即请(徧融)师居之”。

李太后拿出多少“膏沐资”呢?据吏部尚书赵志皋撰《徧融大师塔院碑记》中说,“(李太后)赐金百镒,范像千身,千佛寺者所由建也。”金百镒,当为二千四百两,相当于二万四千两白银。

据杨守鲁《千佛寺碑记》中说:“(千佛)寺南向为山门,为天王殿,为钟鼓楼;中为大雄宝殿,为伽蓝殿;后为方丈,为禅堂,为僧寮,为庖湢,为园圃,左右侧则有龙王庙及井亭。养老、礼宾,诸所靡不备。”整座寺庙设施齐全、应有尽有:有念经礼佛的地方,有僧人住宿和做饭洗澡的地方,有菜园子,有水井,房屋充裕,既能招待客人,又能居住养老。据说崇祯末年,李自成进北京多日,寺中僧人闭门念经,竟全然不知。

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命重修千佛寺,赐名拈花寺。

位于阜成门外西边二里的慈慧寺,也是李太后出资修葺的。据明末人李长春《慈慧寺碑》中说,这里原有一座寺庙,庙中被一些太监辟为施茶之所,供往来的宫女太监打尖休息。因为再往西不到二里,就是静乐堂,又叫宫人斜,是焚烧死去宫女遗体的地方。万历二十年,一位法名真贵、号愚庵的四川僧人来到北京,被太监们请到寺庙内安身。这事被李太后知道了,赐愚庵以大藏经,并出资在此庙内增建和修缮了一些殿宇,然后将此寺庙赐名为慈慧寺。

万历廿二年建慈恩寺

万历四十年建长椿寺

长椿寺应建成于

李太后薨逝之后

颐和园附近的青龙桥,曾有座慈恩寺。寺中原有一座明碑,碑文是万历年间大学士赵志皋撰写的,其中说:“慈恩寺在西直门外二十五里青龙桥,圣母出内帑遣慈宁宫近侍太监陈儒督造,经始于万历癸巳(即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五月,落成于甲午(1594)九月。”所谓内帑,就是皇室的“小金库”,这里指太后的房钱。

据《五城寺院册》中记载,慈恩寺塔院内有一座僧塔,埋葬的是古风禅师。他曾经参与建造慈寿寺宝塔,慈寿寺竣工之后,他便成为慈寿寺开山第一代住持。

据海淀文史专家宁葆新先生说,慈恩寺在颐和园北如意门外。当时建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通智胜宝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阁。寺院东边还有一座塔院,现均无存。

李太后晚年出资兴建的最后一座庙宇,应该是位于今北京西城长椿街的长椿寺。

关于长椿寺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建于万历二十年,一说建于万历四十年。今人多采信前一个:建于万历二十年。

说建于万历二十年,依据的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兵部尚书宋德宜撰的《重修长椿寺碑》:“长椿寺在宣武门之右,故明万历二十年为水斋大师敕建”。《光绪顺天府志》也引此说。而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中则说“长椿寺,万历四十年孝定皇太后建,在宣武门外斜街”。《帝京景物略》则只说万历中“孝定皇太后闻而创寺居焉,神宗赐额曰‘长椿’”,未明确究竟是万历哪一年。

若据寺中米万钟所撰《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碑文,该寺建于万历四十六年(1612)。米万钟,就是那个爱石成癖、为从房山运回一块大石头而败家的人。他在万历末年任工部郎中,奉敕建长椿寺,他应该是直接参与者。他在碑文中说,水斋禅师生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镇星甫周,即从剃度”。镇星即土星,我国古代以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斋禅师刚满二十八岁时便剃度出家了。此后三十年间,他往来于五台、中南、伏牛等佛教名山,最后来到北京。推算下来,这个时间应该是万历四十五年了。

米万钟碑文中说,听说这位水斋禅师“功行圆满,高深允格”,能“先期不食一再七,然后呷水,日数升以为常”,“圣母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实嘉与之,赐(水斋禅师)金冠紫衣,钦命焚修敕建大华严寺于永乐店,再建大祚长椿寺于今所。”永乐店在漷县稍南,当是李太后的故乡。后一句话说:“时万历戊午立秋日”。万历戊午,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所以,长椿寺不可能建于万历二十年。而且,说万历赐寺名为“长椿”是寓祝李太后长寿也就说不通了,因为此时李太后已经于四年前就薨逝了。还有,米万钟碑文中称李太后为“太皇太后”,说明撰写碑文时已是万历四十八年的八九月间,此时朱翊钧也已驾崩,七月立秋,八月就是光宗在位的泰昌元年了。建寺安置水斋禅师,应该是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生前的决定。而命名“长椿”(意思即长寿),完全可能是万历皇帝晚年的企盼。

长椿寺遗址,现在是宣南文化博物馆。米万钟的《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碑,已被视为博物馆镇馆之宝。

0 阅读:35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