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高调访华释放合作信号,历史教训警示警惕战略投机

亦绿姑娘 2025-03-31 09:35:49

法国外长巴罗近日访华的戏剧性表态引发国际舆论震荡。3月27日,这位欧洲政客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中,竟将"中法战略协调"作为核心议题,甚至公开呼吁建立"超越传统联盟的强大伙伴关系"。如此突破性的外交辞令,与半年前法国在欧盟对华汽车关税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形成刺眼对比,令人不禁质疑:巴黎的政治转向究竟是战略觉醒,还是权宜之计?

巴罗此行的反常姿态耐人寻味。抵华当日便马不停蹄发表政策演说,这种急切程度在外交礼仪中实属罕见。其提出的"中法共同维护多边体系"主张,更打破欧盟对华政策传统框架,要知道就在去年11月,法国还主导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8%的惩罚性关税,导致中国对欧汽车出口骤降17%。如今突然展现的合作热情,恰逢美国对法国葡萄酒加征200%关税的敏感时刻,时机巧合得令人玩味。

深究法国政策摇摆的根源,经济困局与地缘焦虑交织。2024年法国对华贸易逆差缩减至89亿欧元,看似改善的数据背后,是葡萄酒、化妆品等支柱产业在华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特别是美国3月实施的葡萄酒关税,直接冲击占法国出口总量23%的干邑产区,导致波尔多地区酒庄库存积压达1.2亿瓶。马克龙政府此时转向中国,实质是为本土产业寻找救命稻草。

历史经验为这种战略投机提供注脚。2023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APEC峰会求见特朗普未果后,曾上演过类似戏码:外相上川阳子携300人经贸团访华,承诺放宽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日企集体参加进博会签订82亿美元订单。然而随着美日2月达成芯片联盟协议,这些承诺大多沦为泡影。如今法国对华示好路径与日本如出一辙,难逃"危机时抱佛脚,得势时捅刀子"的嫌疑。

中法关系的复杂性更体现在欧盟内部权力博弈。法国推动欧盟对华汽车关税的真实意图,在于削弱德国汽车业竞争力,德国车企在华产量占其全球总产能的38%,远超法国的9%。这种"暗度陈仓"的策略,暴露巴黎试图借中美博弈重塑欧洲领导地位的野心。如今转向中国求合作,本质是应对美国关税大棒时的权益之计,而非根本性战略调整。

中国外交部对巴罗访华的回应颇具深意。王毅外长在会谈中强调"战略自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直指欧洲在安全、经济领域对美依附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绵里藏针的表态,既为深化中欧合作敞开大门,也提醒法国:真正的战略协作需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而非危机转嫁的权宜之计。

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给所有国家上了深刻一课:在大国博弈的飓风眼中,任何机会主义外交都难以为继。法国若想成为真正的全球战略玩家,就必须摆脱在美中之间"骑墙观望"的惯性思维。毕竟,当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扬言"中国电动车威胁国家安全"时,遭受制裁的不仅是比亚迪,还有使用中国电池的标致雪铁龙。历史终将证明,只有摒弃零和思维、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才能在多极化浪潮中把握先机。

0 阅读:32
亦绿姑娘

亦绿姑娘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