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以国家核心资源为筹码展开危险博弈。2024年6月18日,泽连斯基突然宣布暂停与美国签署新版矿产协议,并将乌克兰加入欧盟设为签约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他首次公开提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对话,这一双重策略将美欧矛盾与俄乌冲突推向新拐点。
根据美国国务院披露的协议草案,美方要求获得乌克兰境内63处油气田和稀土矿藏的独家开发权,并接管全国70%的公路、铁路及港口管理权。协议中最具争议条款规定:相关收益优先偿还美国对乌450亿美元军事贷款本息,剩余利润五五分成。乌克兰经济学家测算,按当前资源储量,该国需连续偿付34年才能还清债务。
此举引发乌克兰国内剧烈反弹。基辅独立广场爆发万人集会,抗议者高呼“拒绝新殖民条约”。前总理季莫申科在社交媒体痛批:“这份协议将让乌克兰世代沦为美国经济附庸。”面对民意压力,泽连斯基在6月20日电视讲话中强硬表态:“除非欧盟承诺2027年前接纳乌克兰,否则我们不会签署任何资源转让协议。”
泽连斯基的捆绑策略精准击中欧美利益分歧。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乌克兰已探明锂矿储量占欧洲总量的28%,稀土金属储量价值超过7万亿欧元,这些资源对欧洲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然而美国主导的协议将使欧盟企业丧失竞争资格,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直言:“我们不能接受关键资源供应链受制于第三方。”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22日紧急斡旋未果。美方谈判代表米切尔强硬表态:“任何国家无权干涉美乌双边协议。”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反呛:“乌克兰的未来属于欧洲,不属于某个域外国家。”这种公开互呛暴露出美欧战略矛盾已从暗流升级为公开对立。
在西方阵营内讧之际,泽连斯基6月25日通过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向普京传递和谈信号。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双方正就谈判地点进行磋商,伊斯坦布尔和阿斯塔纳成为备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此举包含三重算计:其一,利用美欧矛盾创造战略喘息空间;其二,以和谈姿态争取国内反战势力支持;其三,向西方施压加速军事援助。
战场态势为此提供注脚。乌军总参谋部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攻势已停滞两周,双方控制线保持相对稳定。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古谢夫指出:“当军事僵局持续,政治解决方案的价值就会上升。泽连斯基正在将资源筹码转化为谈判资本。”
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国际秩序。中国外交部6月26日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胁迫”,被解读为对美乌协议的间接批评。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加速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合作备忘录,试图在美国主导框架外开辟新渠道。
历史经验表明,当小国在强国博弈中成功实施“杠杆策略”时,往往伴随巨大风险。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前的亚努科维奇政府曾试图在俄欧间骑墙,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如今泽连斯基的钢丝绳行走能否改写历史,未来三个月将成为关键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