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ccde7c7254e428ee3b9f38f42fcc3c.jpg)
从支持流量商超发展,到引领文旅经济新范式,胖东来已经连续二次被写进河南政府工作报告,胖东来历经近三十年成长为业内公认的零售神话,俨然成为一种奇特地经济现象。
但在河南,不只有胖东来,还诞生了肉类龙头企业双汇发展、牧原股份,食品领域的白象、三全、思念、好想你......备受媒体关注的蜜雪冰城、锅圈食汇,以及迎合年轻一代打造创意潮玩王国的泡泡玛特等。
新能源汽车霸主比亚迪,先是在郑州航空港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多款畅销车型孕育于此,今年又将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落户郑州。富士康更是频频加码,针对具体项目密集建立合作关系,将多个厂区落地河南的同时,投资布局科技领域。
无论是本土孕育出来的胖东来、双汇发展、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还是主动拥抱河南的比亚迪、富士康,作为拥有人口和区位优势的河南,随着营商环境、产业配的逐渐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吸引越来越多的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投资河南、扎根河南。
不可否认的是,河南正在顶起一个用粮食打造的万亿级产业王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在河南各地开花结果,依托于先进的交通枢纽网络,更好地解决全国“民以食为天”的问题。
中国正在历经一次历史性的产业大转移,东部沿海省份的技术、资本、人才加速往中西部流动,而承接产业转移,呼声最多的省份就有河南,事实上河南也真正吃到了这轮红利完成产业升级,比亚迪和富士康就是一个产业转移的缩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b1fa6b9324cf0e48a40f9169d871fb.jpg)
2025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亮眼数据也显示出河南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44亿斤,中原粮仓的价值持续突显;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万亿元......
由企业看产业,河南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报告中提到要“突出未来产业培育”、“突出集群化发展”、“突出数字化转型”,提级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已经成为河南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顶层设计。
当下,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等7大产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为主要标志的产业体系,实现对企业的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增效、供应链降本、价值链提质,而这正是让河南及相关企业在下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最早提出发展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河南在2021年就提出要加快未来产业破冰抢滩,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将给河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动力与生命力。
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如河南智能医学研究设施、中原石墨烯实验室、郑州超算中心等,这些平台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b299ae8bcaf1107e70c9fd841e7df8.jpg)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河南并没有忽视传统产业的作用。相反,河南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例如,在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河南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通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河南努力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增效。
在能源结构方面,河南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削减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产业结构方面,河南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如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等。
河南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特别是在郑州航空港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新兴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
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河南制定了专项规划,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河南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此外,河南还加强了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e21a9028889ed463c42e97afe10cb5.jpg)
接下来,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举措将加速推动实施。比如,加快建设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支持嵩山、神农等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实施省重点项目1000个,完成投资一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
同时,河南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将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全面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加大对本土领军人才、潜力人才支持力度,提高青年人才承担科技项目比重。
积极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00个绿色工厂、10个超级能效工厂。支持新型电力装备、现代食品等产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出第二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推动7大产业集群成体系成支柱成支撑。
在以旧换新上促进新一轮消费和投资,更新汽车50万辆、家电800万台,实施设备更新项目3000个,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0%。另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打造不同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