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紧盯“中国时刻”

国际金融报 2024-10-12 12:33:09

十二年前,接任欧洲央行行长不到一年的德拉吉向全球金融市场展示了语言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whatever it takes),三个单词,表达欧洲央行捍卫欧洲单一货币的决心,逆转了欧元危机。这一时刻,后来被称为“德拉吉时刻”(Draghi moment)。

十二年后,不约而同地,在谈到中国近期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时,两位华尔街大佬,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和文艺复兴宏观研究(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德格拉夫(Jeff deGraaf)都再度提及了这个词——这是中国版的“德拉吉时刻”。

“德拉吉时刻”背后的理论支撑或许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所强调的政策的“宣示效应”:在一项政策宣布后,因人们相信其将发生,故可立即导致预期的转变。

并非所有的政策都能起到如此强大的正向“宣示效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特聘高级研究员高占军将“德拉吉时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特定条件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深入触及问题症结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二,政策逻辑缜密合理,接受度强且可落地跟进;第三,时机精准;第四,可信度高。

如果说“德拉吉时刻”的精髓是三个单词,那么展现提振经济决心的“中国时刻”有七个字——一揽子增量政策。但是,与“德拉吉时刻”口号式的宣誓不同,“中国时刻”的七个字背后,是真金白银、一步一步的政策落地。

七个字背后的深意

10月8日,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10时,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中外目光。

新闻的发布单位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这样“一正四副”的发布会配置,非常罕见。

除了人员配置,召开的时间点也很关键。毕竟在国庆假期的前一周,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里程碑式出手,打出了提振经济的“组合拳”,同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信号浮出水面——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3天后,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上提到,要“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

而10月8日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新闻发布会上,讲的是“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这其中,透露出浓重的政策延续意味,同时改善了市场对未来增量改革是否持续的预期。

发布会上,郑栅洁对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五大具体措施做了介绍: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

“五个方面的组合拳是有内在逻辑的,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是总体要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是主攻方向,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是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破解最大风险,提振资本市场是抓预期的关键点。有一些政策是先提出方向,然后再由分工负责的部门提出细化的举措。”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分析称。

但是,由于没有透露具体的刺激措施,这场节后备受关注的新闻发布会被部分投资者打上了“不及预期”的标签,资本市场也随之降温。

“看政策不能仅仅只看数字。有些政策可以量化,有些政策则不能量化。”董煜表示,“X万亿”的说法,虽然比较形象动人,人们也喜闻乐见,恨不得越高越好,但这样的政策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也不可能每一次发布会都只说这方面的数字,因为经济政策并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有一种带节奏的言论,比较会踩点,先故意利用数字把胃口吊高,然后动辄就说“不如预期”,这其实是配合空头做局的伎俩,是通过调动情绪的起伏来操控市场从中牟利,对此要加以辨识。我们相信,增量一定会包括新的投入,“X万亿”也一定会有,只是有的可能还需要走法定程序,大家要稍微保持点耐心,不要轻易被带了节奏。

抓预期的关键点

正如董煜所言,提振资本市场是抓预期的关键点。

10月9日,央行和财政部“打配合”的新进展公布——央行、财政部就国债买卖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提出“继续加强政策协同”,“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提供适宜的市场环境”。

10月10日,央行再有新动作,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即日起接受申报。

业内人士表示,互换便利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根据央行公告,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业内专家表示,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不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也不是搞量化宽松。通过互换便利操作,非银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虽然不投放基础货币,但从国际经验看,美联储次贷危机期间推出类似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对金融市场迅速企稳发挥重要作用。

华尔街大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观点迅速转“多”,但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政策加码。

美国投行高盛表示,中国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历史表明,中国股市本轮上涨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高盛的研报称,政府已亮出底牌,自9月24日以来,中国政府公布了覆盖货币宽松、财政刺激、房地产市场支持和股市激励政策在内的超过10项关键措施,其量级、广度和全面性都极具里程碑意义。

高盛称,中国市场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协调一致的强有力政策引发了股市的大幅反弹。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团队认为,如果后续政策承诺和收益兑现,预计此轮反弹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近期将对中国资产的战术配置从“中性”上调至“适度超配”,并表示看好科技和消费领域的增长潜力。

汇丰将A股市场评级由中性升至“增持”。该行认为,目前已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标志着市场转折点,并可能提供跑赢大市的窗口,而目前A股市场估值仍有吸引力,入场未算迟。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周宣布更多的支出措施,中国股市可能进一步上涨10%—15%。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称,在近期强政策信号的推动下,市场预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改变,投资者信心也有显著恢复。宏观政策的落地情况、是否会进一步加码,以及财政端的发力,成为外资关注重点。房东明认为,接下来的关键是基本面的跟进。除了已有政策的落实落稳,进一步推出新的政策并继续有效传递积极信号很重要。

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发布会上,还有一项提法不容忽视,那就是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等企业家反映突出的问题,发布会不但没有回避,而且明确“必要时开展督查”。

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李强强调,稳经济的关键是稳企业。这一场座谈会,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正视困难、积极应对,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持续提振发展信心”的态度。

紧接着,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网站公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些政策可以直接撬动巨大的资金,也有些政策虽不涉及投入却价值万金。”董煜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经济的意义是绝不亚于“X万亿”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表示,实际上的“增量”,也可以是“增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这个政策很难量化,但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大。从“质”的角度来说,它是非常大的进步。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如果民营经济信心提振,当前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可以起到乘数放大效应,政府投资就能够带动更大的民间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任泽平分析称,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贡献了“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有活力、有信心、积极投资,则中国经济就能触底复苏,就业、财政、创新等就能随之改善,股市繁荣、房地产止跌回稳就能实现。”任泽平称。

9月24日金融部门发布会为这一轮调控吹响号角,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总动员令,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系统部署,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会介绍一揽子政策。董煜表示,“可以明确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是中央在经济工作上发出的总信号,后续我们一定会看到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陆续推出各种有利于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

5 阅读:1766
评论列表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