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的功臣康有为,为何支持张勋复辟?

城市杂谈 2022-05-16 11:52:32

《马关条约》的签订,令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义愤填膺,纷纷上书皇帝,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皇帝把条约放在御案上,久久不肯签订。慈禧太后也不想成为被后人唾骂的对象,大臣们问太后的意思,而太后却回答∶“悉听上意”,这个时候太后不想做决定了,光绪皇帝最后无奈签订了条约!

康有为给皇帝写的奏折送到了光绪这里,光绪看后,立即召见了康有为,于是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开始了。可是当时认真执行的只有湖北省,其他省份对皇帝的意思根本没有用心对待!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梁启超最后逃往海外。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被选举为总统。袁世凯其人也有一个皇帝梦,可是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他在逆历史潮流而行。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和段祺瑞掌权,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爆发矛盾,张勋以调解为名,率领五千辫子军进入北京,但是张勋进入北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917年7月1日,张勋把年仅12岁的溥仪重新推上皇位,张勋、康有为、陈宝琛等人跪地齐呼万岁!随后张勋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重要职位,康有为也被任命为“功德院”副院长。但是这场复辟的闹剧持续12天就结束了,张勋被赶走,康有为也在一片骂声之中!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算得上是有识之士,为何过了二十年,他却成为铁杆的“保皇派”呢?其实康有为在广东道听途说了一些“君主立宪”,再加上当时大清王朝的内忧外患,康有为想着自己秀才的身份,如何才能建功立业呢?无非是改革了。

康有为并没有改变“皇权至上”的想法,即使是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他拟定的那些政策,也都是把皇权放在第一位!他成为保皇派并不奇怪,因为儒家“忠君”的思想已经流传千年,作为一个儒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康有为肯定摆脱不了皇权的思想!

康有为年轻时,因为出众的口才,俘获了一批粉丝,但是康有为是否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么开明呢?从后来他的所作所为中,我们不难发现,那只是他年轻气盛,一时激愤而发表的看法罢了。

康有为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已经中年。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闰土,小时候他们之间没有隔阂,但是到了中年,闰土一生“老爷”似乎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康有为为何在中年成为保皇派了。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之后,逐渐丧失了进取的上进心,依旧依靠以前功劳而沾沾自喜,这或许也让康有为失去了原来的那个自我。

0 阅读:16

城市杂谈

简介:深刻解读历史,引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