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经4500年文明史洗礼、2300年建城史磨砺,城名未改、城址未迁,但城市空间结构几经调整。时间长河浩渺,千年之后,成都城市发展该走向何方?
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成都的答案: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0年1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国家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园城市建设运动就此启幕。在随后三年时间里,在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中,成都逐渐找到答案。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正逐渐形成一份独特的“中国方案”。
西岭雪山,绿色公园城市里那一抹白!
“成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所有成都人的共识。
数据显示,成都已构建起“青山绿道蓝网”生态骨架,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1万亩,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排名全国第1,推进锦城公园、锦江公园和“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新增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敞空间5292公顷。
仅去年一年,成都累计建成56个公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至1.89万公顷。据统计,目前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830个,5000平方米小游园微绿地650个。
据统计,目前的成都坐拥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绿色城市名片”: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世界上最长的绿道……
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塘,海拔5364米,为成都第一峰。在公园城市成都这一片绿意之中,最让世人震撼并津津乐道的,便是窗外西岭的那一抹白——拥有“千秋雪”的西岭雪山。近五年,成都市PM2.5浓度下降了约36%,据统计,2020成都遥望雪山75次。“雪山刷屏”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成都的环境治理系列举措。未来,推窗见雪山将成为常态。
千秋西岭,公园城市的关键拼图
2021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也就是说,与千年前不同的,西岭雪山与成都有了新的关系——成都公园城市的关键拼图。
西岭雪山这个拼图,对成都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此前媒体的总结颇具代表。
是庄严神秘的震撼一景。把雪山映衬在层层叠叠的现代建筑之后,城市便有了颇具仪式感的天际线,城市与自然也找到了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是时间酿造的厚重文化。今天吟诵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千年前诗圣笔下的抒情诗。雪未化,山依旧,雪山见证着城市的生长,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
是无法复制的城市品牌。谈起成都会想到什么?熊猫,火锅,或许还应该有推窗见山的感受。熊猫可以到异地交流,火锅可以开遍全球,唯独观山,仅限此地。
是潜力巨大的经济推手。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成都正大力营造“公园+”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丰富产品供给、营造多元场景。而雪山,在不断优化旅游体验,助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是让人羡慕的市民生活。当成都人热衷于在朋友圈晒雪山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希望像成都人那样生活。
近年来,西岭雪山景区坚持落实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突出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擦亮窗含西岭”金字招牌的要求,未来,西岭雪山将加大与大邑县政府合作,对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接待设施以加大投入,对景区的旅游产品加大研发力度,以打造“千秋西岭·成都之巅 世界冰雪度假胜地”为目标,拟在“十四五”末期,成为全球唯一千万级人口都市雪山度假目的地,建成国内首个雪山度假公园。
当前,成都正在进行一场浩浩荡荡的治理实践——如何将公园城市建设和生活场景、新经济形态有机结合,从而为中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样本,“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正在加快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