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课文要点及阅读要素知识点归纳

牛奶爱面包课程 2024-11-26 04:29:55

六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课文要点及阅读要素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课文要点:

1.《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从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写人的成长。文章通过万物都在夏天生长的自然现象,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快速成长,增长才干。

2.《盼》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盼”的心理活动,充满童真童趣。

阅读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文章的中心意思能概括全文内容,文中的具体事例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写:第1自然段“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为本文的中心句,从动植物、事物以及孩子成长这三个方面具体描写,观察细腻,中心突出。

《盼》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并把重要的事例写得具体生动:全文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取多个事例来写,事例的安排有详有略。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一特点,先是一般性地罗列,接着选取典型事例描写,最后选择重点事例具体描写。

习作例文《小站》通过描写事物的不同方面体现中心意思:围绕小站的“小”,描写了多个场景,感受文中从多个方面具体描写的方法。同时学习本文结尾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出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2.中心意思可能在题目中,如在课文《盼》中,文章通过多个事例来写“盼”;中心意思也可能在文中,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的中心句就在开头,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要

学会敏锐地发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中的具体事例。

常考题型:本文围绕中心写了哪几件事?

答题模板:本文围绕中心写了……这几个事例。

考点②:分析文中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常考题型:文中详写的事情有哪些?略写的事情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板:文中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

第六单元

课文要点:

1.《古诗三首》中的《浪淘沙》(其一)诗人通过描绘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的情景,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和无限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2.《只有一个地球》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3.《青山不老》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4.《三黑和土地》这首诗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阅读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许多文章中都有总起句、总结句等,这些句子是文章主要内容或观点的体现。

《古诗三首》借助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浪淘沙》(其一)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来想象黄河奔腾千里的壮丽。《江南春》抓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体会古诗的主题。读《书湖阴先生壁》,想象画面,体会山水的有情有趣。

《只有一个地球》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观点的:阅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可以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青山不老》关注课题,抓住末尾的总结句,体会文章的主旨:抓住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来理解课文标题“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黑和土地》课文的主旨潜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深入品悟、提炼、概括:课文围绕三黑热爱土地, 写他翻地、耙地及在荞麦地的所见所闻所想,最后点明主旨:翻身做主心里甜。

《语文园地六》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阅读语段,抓住关键句,厘清句子关系,把握主要观点: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一、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1.了解不同文体表达主要观点的方式:说理的文章一般在题目、开头或结尾处阐明观点,或通过层层推理,总结观点;散文一般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发表议论,暗含主旨,需要联系全文理解其意;现代诗歌的主要观点则潜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深入品悟、概括。

2.能根据文体特点,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或者从中提炼整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①:分析文章中句子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常考题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考点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常考题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这句话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第七单元

课文要点:

1.《文言文二则》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其中《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同时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2.《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3.《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阅读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伯牙鼓琴》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抓住“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体会伯牙鼓琴的音乐之美和感情之美。

《书戴嵩画牛》借助对话,想象《斗牛图》中的谬误:抓住“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想象画中的牛是怎样的,真实的牛争斗时又是怎样的。

《月光曲》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读第9自然段,在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中,体会乐曲的美妙变化,感受音乐的魅力。

《京剧趣谈》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马鞭: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亮相:双方对打不可开交,戛然而止,画面“定格”,观众仿佛看到了打斗的情景。

《语文园地七》熟读并积累与艺术相关的成语,体会艺术之美:“日积月累”展示了一组与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艺术相关的成语。可以边读成语边想象画面,感受各类艺术的魅力。

一、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想象出艺术作品的外形特点。

2.一边读一边联想到类似的让自己感觉到美的事物,唤起自己美妙的情感体验,将这种情感和体验迁移到所读的艺术作品之中。

3.关注艺术品的艺术特征,想象作者在创作艺术品时所倾注的情感思想和理想追求。

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常考题型:借助材料/注释,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答题模板:这句话的意思是……

考点②:体会文中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这句话/这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题模板:这句话/这段话运用了……的写作方法十具体表现十作用是……

第八单元

课文要点:

1.《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2.《好的故事》一文写了“我”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我”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我”的怅惘和失望。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4.《有的人》这首诗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阅读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查阅背景资料,了解当时鲁迅先生面对的社会现实,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其高尚的品质。

《少年闰土》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拓展阅读《故乡》(节选),借助资料,将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好的故事》借助“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价, 补充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阅读链接”的内容,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昏沉的夜”指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梦境里美好的事物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的愿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读课文第三部分,结合鲁迅生活的社会背景,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借助同主题课文,梳理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补充阅读鲁迅的其他名言,体会课文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等诗句的含义,了解鲁迅一心为民和“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语文园地吧》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阅读鲁迅的名言,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每篇课文应该借助哪些资料来加以理解。如,《少年闰土》可借助注释、插图、写作背景及《故乡》中关于成年闰土的节选等资料。

2.资料的类别可以多种多样。如,多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或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的语句,或者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常考题型:联系短文内容和资料链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板: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表达了……

考点②:结合资料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常考题型:结合短文和资料链接,你觉得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题模板:文中主人公……可见他具有……的品质。

0 阅读:2
牛奶爱面包课程

牛奶爱面包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