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写道: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智者无言,心有明月。”
活在人世间,炫耀往往来自本能,但是藏拙恰恰才是一种本领。
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者,多半深谙“藏”字的价值与真谛,让自己受益一生。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就是一位典型善“藏”的高人。
虽然自己从小聪明过人,却始终不露声色、不显山水,以低调之姿慢慢潜行,在群雄逐鹿时,真正一鸣惊人,最后终结乱世,成就霸业。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人生路上,太过招摇与张狂,终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鬼谷子》中说:
“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越是成熟,越会知敬畏、懂藏拙,让自己谨言慎行、趋吉避凶。
请记得,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就是1个字:藏!
1藏锋芒,收敛自己
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
“你要克服你的虚荣心,控制你的炫耀欲,对付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一个人太过张扬,就会暴露自己的底牌;一个人太过狂妄,只会降低自己的价值。
为人处世,只有藏起锋芒,收敛自己,不显山不露水,才能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国时期,荀攸就是一个懂得藏起锋芒的高手。
他辅佐曹操、妙计连出,帮助曹操多次获得胜利,但是从来不会刻意显摆才华。
每次献策,他还会故意犯一点小错让曹操指正,目的就是刻意矮曹操半头。
当自己受到嘉奖时,也会不忘给其他人邀功谋赏,还谦卑地说自己也是经他人指点。
正是在这份藏起锋芒的智慧之下,荀攸能够在朝二十余载,不管风云如何变幻,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写道: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的智慧,就是懂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活在当下,真正能有本事的人不足为奇,而真正懂得藏起锋芒的人才难能可贵。
2藏心事,稳中求进
古语云: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真正有本事的人,藏得住自己的心事,犹如蓄势待发的滚滚云雷,只等来日勃发。
看过韩信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假如我是大将军,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没有思索,马上回答:“十万。”
刘邦想了下,继续追问:“那如果是你呢?”
韩信直截了当地回答:“多多益善。”
刘邦不语,明显看出非常生气,但是韩信却没有察觉到,几乎是问什么答什么。
虽然韩信骁勇善战,但是为人处世上并不懂得隐藏心事,让自己败在了直言不讳、不管不顾上,最终没有善终,而是被杀。
有句话说:
“谦虚的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永远不要对他人展示100%的自己。”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人生海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你志同道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你同频共振。
请记得,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与任何人的关系,人性使然下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做人做事懂得光华内敛、谦卑低调,才是真正的聪明。
若不然,自己不懂隐藏心事,分不清沟通的对象,让自己在看不透、拎不清的情况下,引来了无妄之灾。
人活一生,心有所藏,才能稳中求进,让自己收获颇丰。
3藏情绪,及时止损
有句话说:
“愚妄之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现实中,那些容易冲动的人往往喜欢用情绪说话,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藏起情绪,用理性处理问题。
前者,容易让自己错上加错;后者,能够及时止损,不让自己在坏情绪中损失惨重。
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一个停车场的保安因为冲突纠纷,失去理智之后持刀将奔驰车主刺死了。
原来,奔驰车主进入停车场时,前来测温的保安敲了几下车窗引起了对方的不满,直接丢下一句:
“一条看门狗,撞死了又能怎么样?”
言语不和,引起了两个人的口角冲突,然后变成了肢体冲突,两个人互不相让。
情绪失控之下,暴怒的保安竟然拿刀刺死了车主。
一场悲剧,本可以避免,双方各退一步,或者好好说话,就能相安无事。
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能让自己在情绪裹挟之下跌入深渊,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悲剧。
不管什么时候,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只有学会隐藏情绪,才能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让自己真正主导自己的人生。
有句话说:
“容易发怒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优秀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顺利两个字,而是伴随着各种压力,经常会让我们状况百出。
如果自己越是没有办法隐藏情绪,就会急躁不安,接着忙中出错,最后一塌糊涂。
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我们人生路需要学会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岁月的惊涛骇浪中,修得一份淡定从容。
《箴言集》中写道:
“深藏不露,是一个人卓越的才能。”
做人要像天空一样虚怀若谷,只有真正领悟了藏的智慧,才会让自己人生繁花似锦、浮云绵延。
真相_在新浪微博账号djhesl
人生本是自在心,何处是我何处真,明暗总是皆两处,动静岂会论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