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人生路上的价值抉择

羽桐 2025-04-25 22:27:05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于岁月的幽径里探寻,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抉择,而“舍不得”的情绪如同隐秘的藤蔓,缠绕在心头,让人犹豫不决、彷徨不前。然而,当我们以理性的锋芒剖开这层情感的迷雾,便会发现,在这世间,其实“没有什么舍不得,只有值不值得”。

人生仿若一场漫长的旅程,行囊中的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太多无用之物。每一份不舍的背后,都隐藏着对过往投入的情感、精力或资源的眷恋。我们舍不得丢弃旧物,是怀念其中承载的回忆;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环境,是恐惧未知带来的挑战;舍不得放弃一段关系,是牵挂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然而,这些不舍并非全然是基于事物本身的价值,更多时候,是我们被情感的枷锁束缚,难以直面内心真实的需求与判断。

犹记孔夫子曾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圣人之语,穿越千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学说,虽四处碰壁,却不改其志。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政治抱负是何等珍贵,与之相比,一时的荣华富贵、安逸闲适皆如浮云。他舍得放下世人眼中的“体面”与“安稳”,坚定地踏上那条充满艰辛却指向光明的道路,正是因为他明晰何为真正有价值的追求。

又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事。彼时官场腐败,世俗纷扰,多少人在这泥潭中迷失自我,只贪恋那一点俸禄与权势。陶渊明却洞悉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岂会为了那微不足道的利益,舍弃自己高洁的品性与对自在生活的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毅然决然回归田园,于质朴天地间寻得心灵归宿。此等取舍之道,非大智大勇者不能及也。

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以行动诠释了“值得”二字的重量。岳飞高举“精忠报国”之大旗,十二道金牌加身亦不改初心,纵舍性命,亦要捍卫家国尊严,此乃民族大义之前,私利皆可抛;林则徐虎门销烟,熊熊火光燃尽的是罪恶鸦片,彰显的是无畏勇气与爱国情怀,面对外敌威胁、朝堂压力,他毫不退缩,因他深知国家安危、民族兴亡才是重中之重,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平凡生活里,亦有无数普通人演绎着相似的故事。邻里张婶,丈夫早逝,独子远赴外地打拼,她一人守着家中老旧平房。后来儿子事业渐有起色,欲接她前往城市居住。旁人皆以为张婶定会欣喜前往,谁料她思忖良久,竟婉拒儿子好意。她说:“我这一辈子在这儿惯了,街坊邻居处得和睦,门口小院种着花花草草,去城里反而不得自在。”有人不解,说她傻,放着好日子不过。可张婶心里明白,城市繁华虽诱人,却会让她失去熟悉生活环境带来的踏实感,以及邻里间真挚情谊赋予的温暖。对她而言,留在故土,守护这份质朴安宁,便是最值得的选择。

再看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学者们,寒窗苦读数十载,青春韶华皆付与实验室灯火之下。他们舍弃娱乐休闲之时,错过家人团聚之刻,只因心中怀揣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两弹一星”元勋们隐姓埋名,扎根戈壁荒滩,风沙吹皱容颜,岁月染白青丝,却为新中国筑牢国防基石;屠呦呦带领团队遍阅古籍医典,反复试验萃取青蒿素,历经挫折失败而不馁,终为全球疟疾防治贡献东方智慧……他们在个人安逸与人类福祉之间果断抉择后者,以毕生心血浇灌科学之花,皆因认定这是无比崇高且值得倾尽全力之事。

诚然,做到这般决绝并不易。毕竟人性天生趋利避害,留恋舒适区乃本能反应。但要知晓,恰似破茧成蝶需经历挣扎阵痛,若因不舍温暖茧壳而放弃蜕变机会,便只能错失振翅高飞的可能。当我们面对抉择犹疑不定之时,不妨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此事是否契合内心真正向往?能否助力自身成长蜕变?对社会、对他人有无积极意义?若答案昭然,便当果敢割舍羁绊,奋勇前行。

于爱情而言亦如是。有些人陷入畸形感情漩涡难以抽身,明知对方不良习性诸多、二人三观不合,却因害怕孤独寂寞或习惯依赖而勉强维系。实则这种勉强只会消磨彼此光芒,令双方都陷入痛苦泥沼。反观那些潇洒转身之人,他们明白合适伴侣应相互成就、彼此扶持,而非互相折磨消耗。故而忍痛放手不合适感情,转身寻找真正契合灵魂。正如简·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虚伪求婚一般,自尊自爱让她遵从内心声音,最终等来达西先生真挚爱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此言点明取舍关键——权衡利弊后择其优者。世间万物皆有其价值排序,当我们以成长目光审视周遭一切时会发现:有些东西虽当下难舍,然于长远发展无益;有些机遇看似微小不起眼,却可能成为撬动命运杠杆关键支点。

望芸芸众生皆能参透此理:莫被“舍不得”禁锢脚步心灵。于纷繁世事中精准辨别何为真正珍贵值得追求之物事、情谊、理想;继而以无畏勇气斩断旁支末节纠缠羁绊。如此方能轻盈穿梭人生旅途荆棘坎坷而不惧;笃定奔赴心之所向远方而不悔!

1 阅读:14
羽桐

羽桐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