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重庆最适宜的季节终于到了,全国最低调的石窟王国就在这里

痴梅的旅游 2024-10-25 00:38:58

四川——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公布的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川渝地区的石窟及石刻类遗迹有39处,占全国总量的15%,数量居全国第一。

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过,1400多年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晰。晚唐时期,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的活动逐渐落寞。唐宋以后巴蜀地区的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易繁盛,独具巴蜀特色,书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巴蜀石窟的经典当属安岳石窟与大足石刻。安岳县取意“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其现存佛教造像数量居中国之首,民间佛事兴盛是推动造像的主要原因之一。毗卢洞千佛洞内,众多供养人形象坐进佛龛,享受香火。当地的石窟开凿史十分漫长,从初唐到近现代,横跨1000多年。古往今来,无数人虔诚发愿,开窟造像,在此留下精美绝伦的艺术。

01

安岳卧佛院

造像位于一个狭长的山沟当中,唐代在此建有规模壮观的卧佛院,五代后逐渐荒废,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也令该处石窟保存完整,直到 1982年物普查才被重新发现。卧佛院以《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最为壮观。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曲眉丰颐,慈祥端庄。

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裸上体,左手攥拳,作守卫状。腰间禅坐一弟子,面壁背弓,作侍候状。足裸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健,作护卫状。

02

安岳茗山寺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虎头山巅,佛像森列,周缀于绝壁之上。

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佛祖、菩萨多为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多龇牙咧嘴,钉杀气腾腾。

北宋山寺摩崖造像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傲立于世,给人以静谧、灵气之美,是中国石刻造像的巅峰之作。千年立于顶峰绝壁,颇为壮观,值得欣赏。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141处摩崖造像的总称,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相齐名。其中国家级的有宝顶山、北山(含多宝塔)、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

在此之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03

柳本尊十炼图

晚唐的灭佛运动使得中原佛教一蹶不振,密宗却在四川复苏,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川密”,柳本尊就是其中代表人物。川密以残忍血腥的画面,以自残伤身的方式,告诫四众当严守戒律,归诸正教。这种信仰屡遭官方禁止,却在安岳与大足石刻中留下了鲜活图像。

04

孔雀明王窟

重庆大足北山佛湾中的孔雀明王窟中,壁上千佛与孔雀明王相互辉映,气氛热烈。孔雀背屏上镌刻伏氏匠师造像记,伏氏家族世代凿造佛像,遗存甚多。

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重要本尊,东晋时传入中原的《大孔雀王神咒经》是最早在汉地翻译和传播的密教经典。到了唐代,唐玄宗敕令不空法师用孔雀明王法门祈雨止雨,进一步推动了孔雀明王信仰的传播。巴蜀地区的孔雀明王信仰,既是唐代孔雀明王信仰的延续,也是宋代孔雀明王信仰盛行的实证。

05

华严三圣像

纵览2000多年佛教史,“华严三圣”这一佛教造像组合在全国各地寺庙中屡见不鲜,但这却不是自古就有的。在隋唐以前,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均未见华严三圣的雕塑。而在安岳和大足石刻中,华严三圣造像却十分密集地出现,透露出了华严思想在巴蜀地区的流行和佛教造像史上非凡的地位。

在种种历史因素的作用下,巴蜀成为了早期华严造像的集中地。华严三圣的造像组合,经过巴蜀的创新、完善,在宋代以后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从华严造像上看,巴蜀无疑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创新地。

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背后,是一位位匿名的能工巧匠。不过工匠往往不被重视,他们被划入“下九流”,地位低贱。但在安岳与大足石刻却清晰地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支工匠队伍,分别是文氏家族和伏氏家族,他们传承有序、组织严密、技艺推陈出新。文氏的“文家样”,对整个川东乃至南方地区的晚期石窟艺术风格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图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观无量寿佛经变相,虽未见工匠题刻,但学界普遍认为,出自文氏工匠之手。

安岳、大足石窟的表达是世俗化的,这是时代追求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导致的。勤劳的少女,温柔的母亲,虔诚的孝子,安岳、大足将俗世风貌、人伦情感搬进了石窟中,将人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或许是工匠们有意在宗教的外衣下描绘人间烟火,又或许其关注点不在宗教而在人自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