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基金”四个大字一亮出来,股民群里顿时炸锅了!“救市来了!”“国家队出手,A股要涨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散户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眼睛发光、手痒难耐,仿佛眼前就是通往财富自由的黄金大门。

但别急,这门后,是黄金,还是地雷?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救世主,韭菜割多了,割着割着就习惯了。”
巴菲特也讲:“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可A股的散户往往是“别人恐惧我更恐惧,别人贪婪我追着涨。”
“平准基金”这事,听着是救市,闻着是护盘,实则是护谁的盘?救谁的市?你我心知肚明。
股市最大庄是谁?你猜,是“国家队”。
散户可以割肉割得裤衩都没了,但有一类资金——某些“不能亏的资金”,它们必须稳赚不赔!怎么做到的?很简单:
先让市场哗啦啦跌个底掉,然后这些资金闪亮登场“抄底”,最后股市反弹,稳稳高抛。这不叫护盘,这叫精准收割。这不是救市,这是收租。

当“平准基金”三个字在头条上刷屏的时候,聪明的人早已悄悄跑路;只有散户们,还在满仓干进去,以为这次真的是“救世主来了”。
结果,一地鸡毛……
什么是“平准基金”?简单说,它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基金,主要目的是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买入或卖出证券,以实现市场稳定。但关键是,它“出手的对象”是谁?
答案往往是那些权重股、大盘蓝筹——散户最不喜欢碰的那种。
再说白了点,这玩意儿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让“大资金”安全撤离的信号灯。只不过挂的是“救市”的名头,干的是精准护盘的事。
看看这几年的A股,每逢大跌,总会冒出几个神秘资金“护盘”,然后市场反弹一小波,紧接着继续下跌,最后割得只剩“韭根”。

这波操作堪比“老中医”:先给你把脉,说你血虚,再给你补补血,最后一刀扎进动脉,血流光你都还笑着说“谢谢”。
举个例子(不是板栗):
2022年市场重挫,一度跌到怀疑人生,结果“救市”风声一出,股市反弹了几天。但谁是真正的赢家?是那些低位早已布局、资金雄厚的机构。而我们散户,追在反弹尾巴上高位接盘,最后又是一轮深套。
还有2023年2月,一波又猛又快的“护盘拉升”之后,大量白马股高位闪崩,留下的仍是散户的呐喊:“这次我是真的看不懂了……”

网友热评也炸开了锅:
网友“涨停买入套牢持有”:这“平准基金”是来救市的,还是来救套牢大资金的?
网友“股海迷航”:我只想知道,散户这茬韭菜,还有几茬可以割?
网友“炒股十年一场空”:听到“平准基金”我就慌,下一波跌基本安排上了。
专家也坐不住了:
资深财经评论员李建说得很直白:“平准基金若不能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其作用就是权宜之计,只会加剧股市的不公平性。”
制度缺位才是问题根源,争议结尾激起共鸣!中国股市的问题,从来不是有没有“救市资金”,而是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和市场规则的公平执行。
说白了:
不是“市场信心”出了问题,是“制度信任”出了大问题。
你永远不知道你对手盘是谁——可能是庄家、可能是机构、甚至可能是你以为在“护盘”的“国家队”。

试问一个没有严格退市制度、上市企业造假成风、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市场,哪怕你有十个平准基金,它也只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让人寒心的是,每一次所谓的“护盘”,都像是一次“精准打击”散户信心。市场要涨的时候你进不去,要跌的时候你逃不掉。
这不是市场,这是一场大型收割表演。
但我们普通人就只能认命吗?
非也!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明白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看清“信号”的本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大胆发声,呼吁建立更透明、更公正、更能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市场制度。
别再把“平准基金”当作救世主,真正的“自救”从来只能靠我们自己。

——正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A股最大的悲哀,不是跌了,而是永远不懂为什么跌。”
“不是你太傻,是你总以为别人也讲武德。”
“不要以为平准基金来了你就安全了,那是别人的起跑线,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觉得“平准基金”到底救了谁?你曾经“被救”过吗?你认为A股该怎么改革才能真正保护散户利益?
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故事,让更多人不再做“最后一棒”的接盘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