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原陆军第十八师张辉瓒部下有一名无线电台机务员名叫杨定华,他在1930年的龙岗战役中被俘虏。
被俘虏后,因为当时红军中缺少无线电专门人才,他得到红军的特别优待。
刚开始杨定华还有疑虑,但后来他被红军的优良纪律和官兵平等所吸引,他从这支部队上看到了希望。
于是,杨定华自愿留在了红军队伍中,他被分配到红三军军部当无线电台机务员,当时的军长是素有“飞将军”之称的黄公略。
岁月无声,简陋的房子有着辉煌的历史
1932年,杨定华被调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瑞金担任无线电学教员,红军长征时又调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队第六分队任机务主任。
红军出发长征的前一天晚上,杨定华被秘密召到总司令部,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会见了他。
在谈话中,周恩来问他是否愿意随红军工作,并谈到红军准备不久的将来同日本直接作战。
瑞金革命旧址
听到不久后要同日本作战,杨定华答应到队伍上任职,随红军行动。
杨定华同意随红军行动后,周恩来急令管理科发给他两套新军衣,并要他立即从无线电学校搬到总司令部来住。
搬来的第二天,杨定华就随红军总司令部出发,开始了长征之路。后来,杨定华将在长征路上的见闻,发表在了《救国时报》上,其中过草地的经历尤为独特。
行军
翻过雪山,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兵分两路过草地。
来到草地生活的第三天,战士们过了河之后在山坡上露营,他们感觉到在草地行军白天走路都没有什么最辛苦的,就是晚上既不能安然入睡,因为条件艰苦装备简陋,连寒风冷雨都无法躲避。
这可如何是好?
机敏的战士们发明了抵御风雨的方法:以班为单位,每班都挖掘土洞,像伞兵壕沟一样,把包毡子的油布垫在土洞里,然后用另一块油布或被单盖在洞上面,战士们就坐在壕沟里。
每看到这草地艰苦的环境,就会由衷佩服先辈们
因为壕沟掘了好几尺深,所以里面就不像草地上那么湿了,沾满油的布在上面一盖,既可以御风又能挡雨,真有说不尽的好处。
如果发现敌人骑兵来袭击时,战士们打造的避风雪的壕沟就是临时的防御工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事在人为,这一点也不差!红军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战士们却自行解决了。
战士们发明了避风避雨的方法之后,大概每个人都可以能睡一觉,第二天行动特别有劲。
从毛尔盖出动时,右路军曾派了一个部队作为左侧翼的掩护,该部队直接从松藩附近出来,进入草地来掩护。
行军一景
过草地的第四天,杨定华跟随部队来到在色箕壩,这里是松潘通往班佑的大道,道路两旁都有一望数十里平坦的草地,此处有一条河流,据说是松藩河的上游。
这条河河不深,可以从上面走过去。在河的两岸有不少短矮的树,红军晚上露营在河滩上烧茶煮饭的柴火完全解决了,到了晚上,战士们就用小树枝搭帐篷,真是遮风避雨的好法子!
草地行军过程中,饥寒交迫异常困难,饿、冻、病死之人每天都有。
然而,杨定华回忆到:战士们在精神上仍然很快活。由于草地行军队形比较整齐,在行军途中一听见休息号声,每个人就在原地坐下,随之歌声四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听到前面的兄弟唱着:后面听到了先头部队在唱,他们也跟着唱起来了:“大家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杨定华的回忆文章里歌声就是这样唱的,在写这篇文章时作者未对此歌曲进行任何改动。
你呼我应,互相打气
最使人莫名其妙的是,在路上走着,大家命名都有气无力了,但还是你唱我和地唱着革命歌曲。
不唱歌时,连长通常会让战士们刷枪,如果没有用来刷枪的布,每个人就用自己的衣服来刷。除刷枪外,连长还会让战士们练习瞄准。
在草地行军的路上,如果肚子饿了,大家都用手抓事先炒好的麦子吃,要不就抓粉儿吃。有些人吃炒麦子,弄得一嘴乌黑,成了黑胡子,吃粉的呢,那就是白胡子!
有的人实在冷的不行,就用手贴着火烤一烤,他们这样弄得一脸黑,就像是京剧中黑头的面谱。
战士们七天七晚没有洗脸,有时候到有水的地方,但大家都没有洗脸的毛巾,难怪战士们会弄成花脸!
红四军旗帜
说明:本文节选自1948年《雪山草地行军记》,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