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证据:夏和禹真的存在!曾国嬭加编钟,记录了周夏联军灭商史

柏萱奇迹 2024-03-06 14:38:21

遹 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清华简 厚父》

真知堂按:夏朝的存在与否,似乎是个难以证明的命题。早先真知堂有文论证,夏国建立之前有夏朝,但夏朝已经毁于3900年前的黄河流域大洪水。后来建国的少康,只能说是有夏之君,也就是夏国。商汤伐灭的是夏国。夏肯定是存在过的,湖北最新出土的曾国青铜器文物-嬭加编钟,是夏和大禹存在的最新实物和文字证据。

嬭加编钟

2019年5月,湖北随州曾国墓地发现第169号墓。由于此墓出土一件青铜缶,铭文为“楚王媵随仲嬭加”,说明了此墓是曾侯宝夫人芈加之墓。

真知堂上古史:楚王媵随,就是楚王嫁女于随侯,仲,就是二女儿(伯仲叔季),嬭加,第一个字怎么读无解,但通为芈加,应无大误。

说文物之前,先给大家读一段楚国诗人屈原的诗歌: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nie)。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建国于湖北丹阳,后来称霸南方。楚国从西周初年被封于湖北后,从方五十里的子男之国,逐渐成长为南方霸主,共存在了800年之久。

楚国先祖最初之地,真知堂考证为陕,甘交界之陇山附近。

楚王后裔姓熊,青铜器记载楚王为酓姓(读演),又姓芈。

有人解读此事,曰楚先本为鬻熊氏,芈姓出自熊氏,乃楚王族之姓。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改酓为熊。此事和本文关系不大,暂且略过。

真知堂上古史:曾国,又称随国。因发掘出土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而天下闻名。嬭加编钟,出自湖北随州曾侯宝夫人墓,是楚国国君嫁女曾侯的陪嫁品,即楚国制作的青铜器。有学者称为“芈加编钟”,都指同一器。为方便大家读文,下文省作芈加编钟。

曾国来历不明,对其族属,历来存在争议。芈加编钟的铭文证明,第一代曾候是周穆王之长子。铭文中的伯括受命,有学者解读为文王四友之南宫括,应无大误。但解读曾国为南宫括之后,值得商榷。

唯王正月初吉乙亥,曰:伯括受命,帅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子孙,穆之元子,之邦于曾。——嬭加编钟

周穆王姬满(?-约前922年),姬满。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定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76年至前922年。

真知堂上古史:曾国既然是文之子孙,穆之元子,肯定不是南宫括后裔。所谓的“伯括受命,帅禹之绪,有此南洍”说的应该是:

南宫括受武王(或成王)之命,率领大禹的后裔(余绪),征战此地,这才有了这些南国之姬(汉阳诸姬)。

伯括受命,帅禹之绪,有此南洍。——嬭加编钟

真知堂上古史:南宫括是率军打下这块土地的大将!这批军队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大禹后裔,也就是夏之遗民!

所以,在湖北随州附近,也就是南阳盆地,襄樊,江夏平原附近,是诸夏后裔之国和诸姬之国!所以铭文还记载:

余勉乃子加嬭曰:行相曾邦,以长乂夏。-【嬭加编钟】

意思是楚王勉励二女儿芈加(加嬭)说,你要辅佐曾侯,让(曾国或楚国)成为诸夏之长!

因此,这件曾侯宝夫人墓出土的编钟,足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

周武王灭商之后,派遣大将南宫括率领夏族遗民组成的军队,收复了本为商人占领的南土(武汉盘龙城古国为代表),建立了诸夏国和诸姬国。

《左传》记载,子鱼曰:“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皥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诸夏指的是夏族后裔之国,实有所指。只不过后来都被楚国吞并了。

楚国认为自己是诸夏之长。

《左传·襄公十三年》记载,楚子囊曰:“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

这应该就是芈加编钟铭文中的“以长乂夏”的含义。

从这件文物铭文来看,夏和禹都是确切存在的。夏之存在,言之凿凿,凿于青铜。

真知堂上古史:除了这件芈加编钟外,其实还有很多青铜器都有禹和夏的证据。联系到前文楚国王族屈原的诗歌,“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被周人视为蛮夷的楚国王族,也有大禹献功,姒启代伯益为王的观念,只能说明夏确实是曾经存在过的大国!

孤例不证,继续补充证据。

青铜铭文所见之夏

一,叔夷钟曰:“敷受天命,翦伐夏后……咸有九州,处禹之绪。”

叔夷钟出土于北宋宣和五年的山东临淄,最早著录于《宣和鼎彝谱》,是春秋时期齐灵公所铸。现在只留下拓片,原器去向不详。

二,秦公簋铭文云:“丕显朕皇祖,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虩事蛮夏。”

上图铭文中红框即夏字。

秦公簋,春秋秦景公时祭器。1923年出土于甘肃天水西南乡,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遂公盨铭文曰:“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

真知堂上古史:2002年,保利集团从香港购回一件“遂公盨”,其铭文铸有“大禹治水”及“为政以德”等内容。其年代大致为西周时期。其铭文(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和《尚书禹贡》“禹别九州岛,随山浚川。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如出一辙。

也和《诗经 商颂 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极其相似。

《长发》是商王族后裔宋国人所写的记录先祖事迹的史诗,说明商人从未否定夏之存在。只不过,他们称之为“西邑”(见于殷墟甲骨文卜辞)或“西邑夏”。

除了周代青铜器铭文外,出土的竹木简实物也有相似证据。

出土竹木简所见夏和禹

一,清华简《尹至》《尹诰》记载了商汤之贤臣伊尹间夏之事,其中“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与《尚书·太甲上》“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礼记·缁衣》“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所记大体相同。

二,清华简《说命》有“故我先王灭夏,燮,翦蠢邦。”,记录的是武丁时期武丁王对祖先商汤灭夏功绩的讲述。

三,清华简《厚父》写有“王若曰:“厚父!遹 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隹后。”

四,上博简《容成氏》载“启王天下十有六世而桀作”。这两处都记录了启的存在。

这些周代的实物和文字证据足以证明:

夏是存在的,大禹不是神话人物,而确实是夏的开创者。

真知堂上古史:著名的埃及巴勒莫石刻,记录了埃及最初五个王朝(约公元前3100~约前2345),其自身年代不详。我国的这些青铜器早到东周初年(前771年前后)曾侯宝时期,记录的是武王灭商之后派遣大将南宫括率领夏朝遗民征伐汉水流域之史实,足以证明夏国确实是存在的,大禹也不是神话人物。

《列子·黄帝篇》曰:“夏后氏蛇身人面。《归藏·启筮》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联系到真知堂前文所证之“蛇图腾的巴人为夏将夏耕之遗民”,巴人全力参与了武王伐纣之事,南宫括所率领的军队“禹之绪”(芈加编钟铭文),应该就是以巴族为主的夏民。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春秋早期曾侯宝夫人墓出土的嬭加编钟,证实了一段被人遗忘的商周历史:武王灭商后,派遣大将南宫括率领巴族等夏遗民征伐汉水流域,占据了今天的南阳盆地,襄樊,江汉平原一带,建立了诸夏小国和诸姬小国。只不过后来这些国家全部被楚国灭亡,这些诸夏国的历史被后人遗忘。

嬭加编钟铭文的“”伯括受命,帅禹之绪,有此南洍。。。。。行相曾邦,以长乂夏。”无疑是夏和禹存在的重要证据。

夏不是不存在,而是以什么样的面貌存在。这才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逸周书·度邑解》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值得探讨。

声明:本文由原创真知堂上古史 授权发布

10 阅读:3431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19

用户16xxx19

10
2024-03-07 08:53

周朝文物或者史料中有关夏朝的记载比比皆是,不算什么新鲜事。。专家质疑夏朝存在与否的主要原因是,作为理论上夏朝继承者的商朝,居然找不到任何夏朝存在的证据。。

假如有来生 回复 03-07 21:33
夏和周是一脉,应是外来的

金卯刀 回复 03-10 03:26
因为找不到商的史书,甲骨文全是占卜的,怎么会出现夏

海川

海川

6
2024-03-07 09:08

按照这种说法,应该是夏亡之后,夏后人逃到巴蜀,并在三星堆建立新的宗庙,周武王建国过后,派大将南宫括率领夏的后裔从巴蜀出兵汉水流域,一度还被周封诸夏小国和诸姬小国,但最终被楚吞并,逐渐消亡于历史长河中。

用户30xxx93

用户30xxx93

5
2024-03-07 08:04

如此分析来看,夏似乎应在南方蜀地,三星堆实为夏都宗庙?

考古 回复 03-07 14:08
是夏后裔带着祖先宗祠所有物品跑到大禹出生地汶川方向

用户30xxx93 回复 03-07 09:48
主要是缺乏明确的文字佐证和考古实证,一切都是猜测推论

watch

watch

5
2024-03-08 01:45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经精确碳14测定,上限不超过西元前一千七百五十年,无文字。没有文字,有什么资格自称朝代?无夏朝,但是有夏时代,夏就是个部落联盟而已。

幽梦了无痕

幽梦了无痕

4
2024-03-07 11:23

诸夏就是夏朝之后?这个有点牵强,诸夏应该是区别于周边蛮夷的各国

幽梦了无痕 回复 03-07 18:38
你这没有论据只是猜测嘛

蓝色 回复 幽梦了无痕 03-07 21:26
汉字本义,许多与现代汉语都不一样。

用户17xxx79

用户17xxx79

3
2024-03-07 21:48

很多地方有禹迹,不是没有来头。禹的一部分后人回到四川(或重庆)和川西也是有可能的。西周初年距离夏亡只有六百多年,留下了的史料比较多,所以周人楚人的记载还是比较可信。

理在事先君

理在事先君

1
2024-03-07 19:34

夏之存在,不等于夏一定就在中土。

HS

HS

1
2024-03-08 06:22

姓出自氏?!

正真

正真

2024-03-08 09:24

好文章[点赞]

柏萱奇迹

柏萱奇迹

每一段辉煌的历史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