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儿防老”和“存钱养老”两种模式上挣扎的人们

府右街二子 2023-11-29 09:56:07

#退休以后,你的退休金够养老吗?#

退休金够不够养老?有多少退休金才够养老?我想,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养老”的含义。

个人认为,“养老”主要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即,能否在行动不便情况下,使自己有质量的生存并生活下去;自己因年迈或因病卧床不起情况下,能否得到有尊严的晚年关照。

很显然,维持这两个因素的,一个来自于人的“软实力”——孝顺;一个来自于人的硬实力——钱。

也因此,传统的“养儿防老”,与现实的“存钱养老”,在老人们的心里,发生了历史性的碰撞。

先说“软实力”。

人们在“养老”这件事上,“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实际上更像是人们一种本能地传承,中国的每个家庭几乎都这样,父母年轻时拼命工作,为的是能让子女更优质的生活,少有人是本着“养儿防老”这个想法才生儿育女的。这个想法或者传统,在解放前的农耕社会比较普遍。

但现代,在人们到了退休年龄,特别是退休后,人们对“养老”的概念,又几乎人人同步到“存钱养老”这个认知层面。

这个忧患意识之所以普遍,不是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是怕拖累拖垮了子女。

是我们不相信“百善孝为先”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吗?还真不是。养育子女,照顾父母,人们前半生身体力行证明了这个传统美德,但绝大多数中国老人,在有儿有女的情形下,最终还是会选择“存钱防老”,这是不是有点“言不由衷”?为什么会这样?

现实令人心酸,因为,渐渐老去的人们,他们在社会巨大变迁中,亲身感知到了挣钱的不易,知道子女们面临着比他们更为严峻的生活未来,他们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老迈而拖累,甚至拖垮自己的子女,更怕“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自己身上演绎,不得已选择了“存钱养老”这个看起来冰冷,实际上很周全的方式。年轻一代可以问问父母是不是这样想的,我估计,无一例外。

再来说说养老的“硬实力”——钱,先看一个现象。

大家在小区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熟悉的某个七八十岁老人,弯着腰,在垃圾桶里翻捡垃圾,拾纸壳子饮料瓶等等能卖钱的废品。但是,你又很清楚,这些老人,他们并非没有退休金收入。是不是很矛盾,有退休金,有儿有女,这些老人为什么还要拾破烂捡垃圾?

这就回到了#退休以后,你的退休金够养老吗?#正题上。因为地区,工龄等诸多因素不同,人们的退休金因此存在多与少的差别,从1000多到一两万都有,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包括新一线城市,退休金如果低于4000元,这部分老人“存钱养老”的意识尤为明显,虽不至于人人捡垃圾卖钱,但依然还会省吃俭用,这和人的“节俭”品行没有太多关系,就是下意识的“能省就省”,以防止“养老金”不足造成自己“老无所依”。这种节俭行为,在许多有老人的家庭俯拾皆是,比如用水,洗菜水不倒,用来冲马桶;照明用电,也是微亮的程度。包括年轻人弃之不用的肥皂头,有老年人的家庭屡见不鲜。

有钱,可以雇人照顾自己;钱紧,就得麻烦儿女。因此,找钱存钱还是这些老人退休后的日常动能。

退休金大于5000块钱/月,子女也无需父母补贴,且在退休前已有足量存款的老人,他们没有养老金不足造成自己没尊严养老的惶恐。其实,有足够存款的人,他们也不在意养老金高低,甚至无所谓有没有养老金,人家一笔七八位数的定存,每月的利息就是你不敢想象的收入。

有钱心里不慌。老年人在这方面的“危机意识”更加突出,而退休金低于个人预期,且银行里没有足量的存款,自己又决定不论是生活不能自理了,或是病倒动不了了,都尽可能不给孩子添麻烦的这些老人,在有生之年,他们的日常,只能保持“省吃俭用”那样的能省就省。直至终老。

网上有句话值得揣摩:小病不治大病硬扛,生死由天。
0 阅读:1

府右街二子

简介:喜欢旅游、看书、喝酒、码字、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