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打仗消耗弹药后勤补给的能力是非常恐怖的,早在47年陈毅就指出这个问题并批评过他们多次,不过效果似乎不到。主席在47年9月3日也强调让陈粟不要过分依赖后方,尽可能的从敌军手中缴获,也不止一次强调各部队不要浪费。陈毅在47-48年去了趟陕北,才知道那边的艰苦程度超出大家想象,连温饱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弹药了,一门炮只有几发炮弹,还要节约的打,而华野一门炮要打2-300发炮弹,还嫌不够。打的仗越大,消耗越大,对后方后勤依赖就越大,成本就越高,对百姓生活负担就越重。中央也是三令五申强调这点,不过收效甚微。除了战前要巨额的弹药外,战役过程中也常常会发现弹药不足现象,究竟是什么情况?下方举例豫东战役开始遇到的一些情况。
1、在豫东战役发起之前,粟裕因为和军区要了军区都不可能生产的炮弹数量,并且国军也没有这样的基数,而受到军委严厉批评。从电文的数量看,在手上已经有三个基数弹药的情况下,还要要补充大小炮弹约四十二万发,的确非常恐怖。
2、在豫东战役进行到一半,刚解决区寿年兵团部和整编75师师部时候,粟裕发现弹药不足,于是电告军委部队没有弹药了,恳请紧急发二基数弹药,计八二迫击炮弹二千发,六零炮弹十万发,四十一山炮弹五千发,美式山炮弹二千,六零六弹每纵200计算,一六零零发,重迫击炮炮弹二四四四发,五零掷弹筒七三六零零发。
3、48年7月9日睢杞战役被迫结束后部队撤离的时候,粟陈张发电报给军委建议在后方作战与连续作战情况下弹药携带以军委规定基数,纵队与野司各带两个基数,同时军委后勤部经常保持两个基数于黄河北岸,随时可南运。这个时候弹药消耗殆尽,被国军一路追,却没有反击能力。
4、济南战役前夕,和军委要弹药补给,大战在即,和东兵团要2个基数弹药,谭震林同志原则性很强,不同意,于是粟裕去舒同那边诉苦,下图是舒同的支前工作报告截取部分。
5、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夕,和军委讨要弹药,表示弹药不足非常担心,同时说出了睢杞战役消耗了5个基数弹药,对于部队野战,也能消耗这么多弹药,这消耗能力确实恐怖。
6、11月13日在打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又和军委要弹药,还要多给几个基数的弹药
7、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从战役发起一周左右时间,华野部队已经消耗了三个基数的弹药。早在战役发起之初朱总司令讲话就说过了,这仗规模会比较大,已经考虑前面了,帮他们准备了8个基数的弹药,实际消耗远远不止。
8、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时候,粟裕又向华东军区发电报,请军区紧急运送弹药兵员。需要送八二迫击炮弹三十万发,山炮弹五万发,炸药三十万斤,单位都是万级。军区先后给了十二分个基数的弹药。
为什么粟裕指挥部队打仗在战前需要更多的弹药,并且在战役进行中发现弹药不足现象?
1、过于自信,对自己部队不了解,对敌人战力也不了解
以豫东战役为例,最初的计划是要歼灭邱5军,战斗序列有25万部队,除了3、8、10纵队,手上至少有15万部队,不算地方却说打邱清泉部队有难度,要先打区寿年兵团。先打弱敌这个理论没错,不过他对整编75师、72师的战斗力却不甚了解。原计划是歼灭区寿年兵团后再歼灭邱清泉。结果打了超过一周才歼灭整编75师和21旅,整编72师只歼敌1000左右。这效率实在太低。看见黄百韬组合过来,马上胃口大开要歼灭黄百韬,因为黄百韬远道而来立足不稳,计划用一天时间歼灭黄百韬。
黄百韬远道而来,立足不稳这是事实,可华野众将士疲劳也是事实,实际上从包围+打2-3天时间,连黄百韬外围都没清理干净,被打了反击。部队实在打不下去了,于是找个理由说胡琏过来了,部队不得不撤。以战力而言,整编72师肯定比25师要弱,为啥不能集中兵力歼灭72师?圆满歼灭区寿年兵团?还是因为对自己部队战斗力不了解,打个杨拐战斗都那么吃力,怎么歼灭黄百韬?对敌人的情况也不清楚,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2、主要是部队指挥能力弱,在步炮协同上做的很差,很难做到同步。
再看看粟裕文选《7月28日开封洛阳战役的几点检讨与解释》
炮弹浪费的现象,六纵在攻打杨拐战斗一个村庄发日榴弹二百发,山炮和其他炮还没算进去,这样还没攻进这个村庄,打了三天才打开。洛阳战役结束以后让陈士榘去介绍攻坚经验,闹个大笑话,陈士榘说炮轰一小时。让中野各将士面面相觑,要是有这么多炮和炮弹,还需要你来介绍经验嘛?最后还是刘伯承同志出来打圆场,各人打仗手法不同,各有所长。
3、部队对战术理解差,只会猛打猛冲,伤亡太大,所以对炮火的依赖程度重。
豫东战役打开封突击前也是炮击一小时。在睢杞战役时候就是如此,一个村子日榴弹炮就要打200发炮弹,其他不算。打碾庄战役前三天部队伤亡最大,最后总结也是说炮火没跟上。但此时已经消耗三个基数弹药了。等炮火跟上每天消耗三万发炮弹,国军将士都感慨比他们火力强多了。
在淮海战役中打杜聿明,粟裕总结说几乎用炮火推平村庄,一个村子打几千颗炮弹和成千上万斤炸药。而中野每门炮只有几发炮弹,打了很多手榴弹。有华野这火力,还需要华野来支援嘛?
总攻杜聿明战斗经验,粟裕报告:各种火炮均作周祥的准备,因为准备充分,对敌地堡阵地破坏作用特大,大量集中使用发射筒送炸药(每弹三十斤至四十斤炸药)伤敌特别大,金狮庙一地守敌一个营毙伤三分之二,我攻击窦凹两个团,发射筒十四门,射弹四十八发。一般村落经半小时至一小时炮击及炸药炮击,敌工事大部被摧毁,敌人炮火不得发扬。
4、一些将士不愿意学习,不想改变
陈毅在一年自卫战争总结的时候就已经批评过华野将士,尤其是华中部队,批评他们不愿学习,不懂得爆破,他们说打了十多年仗都不用爆破,你问他怎样破坏鹿砦,他答:用斧子砍。你问他怎么过外壕,他答用梯子架起来过。你问他如何过围墙,他答用梯子架起来爬,你说这样伤亡要大,他答:妈的,老子革命还怕死吗。说明那时的华中新四军还是非常不注重战术学习。
5、就是没有良好的预算,没有良好的战役策划
华野后勤浪费现象严重,这个连中央都非常清楚,所以让杨立三协助整顿后方,内部也做了调整,让刘瑞龙总管后勤。刘瑞龙在淮海战役中作用巨大,不弱于指挥打仗的总前委,充分的保证后勤,让前方将士能安心打仗,功不可没。还是以豫东战役为例,从最初的策划打邱清泉,到后来歼灭区寿年,再然后又变成歼灭黄百韬,结果邱清泉部队伤亡不大,区寿年兵团歼灭60%左右,黄百韬兵团只歼灭3个团不到,都是虎头蛇尾。而自己部队伤亡有多大,用皮定均中将的话说,残废了三兄弟。尽管报出来数据伤亡不多,不过济南战役拖拖拉拉就可以看出,有人隐瞒了真实的伤亡数字。连撤退都毫无规划,5000多伤病员不能妥善安置,六纵过黄河的时候,丢失了6000支枪,可见当时撤退多狼狈。
陈毅在48年《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我们打仗三天三夜,消灭敌人二三个旅,打了三四百万子弹,实际杀伤敌人只有四五千人,平均一千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太不合算。我们的部队打仗是二三百挺机枪摆在一起,乱打乱放,打的子弹真是惊人,把敌人鹿砦围墙都打垮了。一挺机枪平均打6、7千发子弹,一门炮打三百发炮弹。我们计算一个迫击炮弹等于二个中农生活费,一个山炮弹等于三个富农,我们不知道打掉了多少中农、富农了。如果每个战区都这么折腾,都是这么打消耗战,解放区很难支撑下去。淮海战役战果虽然辉煌,但消耗的弹药是辽沈战役的4.3倍。(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消耗的弹药总和)x2差不多才是淮海战役消耗的数量,弹药消耗量实在令人咋舌。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