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年娇妻去世,立志终生不娶,岳父心疼:你将我三女儿带走

斜烟风起 2024-12-23 16:53:46

马一浮

马一浮有多牛?他与鲁迅先生一同参加乡试,结果一举夺魁,而鲁迅仅仅排在37名。

在那个年代,马一浮是当之无愧的顶尖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曾赞其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而这个有着巨大成就的男人,却有着极为坎坷的一生。

马一浮的母亲何定珠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接受着严格的教育,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难得的有思想的女性。

马一浮记得母亲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

那时,年幼的他正把玩着一枚铜钱,何定珠看到后严肃地说道:“儿幼,宜勿弄此,他日成人,须严立风骨,勿龌蹉事此。”

左为马一浮

何定珠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着文人应不拘身外之物的理念,这对马一浮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标杆作用。

马一浮的父亲马延培也是个思想家,对宋以后的义理之学颇为精通,这一点对马一浮往后建立的哲学体系亦有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这两个在他生命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人,在马一浮11岁和19岁时相继去世了。

马一浮有三个姐姐。在他6岁时,三姐夭折了,在他17岁时,二姐也离世了。

他的亲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唯有大他10岁的大姐,一直在照顾他,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

马一浮

人都是被迫成长的,这样的遭遇使得马一浮非常地早熟。他的性格不是随性、洒脱的,而是偏向严谨、认真的。

马一浮清楚地知道,他必须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然而越给自己树立起坚强的外壳,内心往往就越脆弱。

这也是马一浮后来与妻子汤孝愍感情甚笃的一个原因。

汤孝愍是实业家汤寿潜先生的爱女,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较大。

汤寿潜本身与马一浮同属一类人,淡泊名利、有着文人风骨,潜移默化之下,汤孝愍也成了一个不在乎身外之物的人。

在马一浮16岁那年,他参加了科举的县试。与他一同参加考试的还有他的老师郑垓和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鲁迅。

马一浮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马一浮力压两人,直取第一名。要知道,郑垓和鲁迅也只分别考了23名和37名而已。

人人都对马一浮很是好奇,这个16岁的少年,为何能夺得第一名呢?

等试卷流出后,汤寿潜立刻去看了马一浮的卷子。这一看可了不得,这文章中的风骨和底蕴可都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

他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才情,便有了讨他上门做女婿的心思。

这欣赏也不是毫无来由的,两人的性格、观念都颇为相似,因此总会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若是让汤寿潜看鲁迅的卷子,说不定还没有这么大的感悟!

自觉找到良婿的汤寿潜马不停蹄地托媒人上马家做媒。

马一浮

马家人见到突然上门的媒婆,都被吓了一跳。那时汤寿潜还没当上浙江军政府都督和交通部长,只能算是颇有名望的贤达人士。

如今马一浮年少成名,若想攀高枝,他一定还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对于这门亲事欣然同意,其中的原因少不了对汤寿潜的欣赏与崇拜。

于是,这段“拆盲盒”一样的婚姻便成了。马一浮还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三年,竟然成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

嫁到马家后,汤孝愍立刻融入进了好媳妇的角色里。她能如此完美适应马家是有几个原因的。

一是汤孝愍自身受过非常精密良好的教育,对于操持家事这方面几乎是信手拈来。

中间为马一浮

二是马家人少,算来算去,需要讨好的也就只有马家大姐一个人。对比那些人数众多的名门,马家简直不要太好搞定。

三是汤孝愍本就对这个少年才子有所仰慕,因此也心甘情愿地为他洗手做羹汤。

事事做得心细妥帖,人又礼貌懂事。这样的表现又怎么会不让人喜欢呢?

至少马一浮是很喜欢。

但是由于马一浮本人比较严肃含蓄,刚开始两人并没有滋生出多大的火花。

汤孝愍倒意外地和马家大姐相处得很好。

因父母影响,马家大姐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知书达理的妙女子。

在那样的社会里,能够断文识字的女子本就不多,像马家大姐这样学识出众的更是凤毛麟角。

马一浮

她若有心,便能轻而易举地讨得对方的欢心。

而汤孝愍虽然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妻子,对文化方面却是一窍不通的,因此她对马家大姐有着天然的崇拜。

为了促进汤孝愍与马一浮之间的情感,马家大姐可是费了老大的力气。

她心知弟弟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对人格外疏离,性格也比较木,因此常常撺掇羞涩的汤孝愍主动一些。

刚开始,马家大姐并不知道汤孝愍大字不识,于是便对她说,她出身于这样的文化世家,学识这样丰厚,也不知道马一浮能不能够比得上。

汤孝愍一听,便生起了对马一浮的好奇与崇拜,经常会偷偷地看他。而马一浮一抬头,两人一对视,暧昧的情感可不就慢慢滋生了吗?

右为马一浮

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温水煮青蛙的。这恰巧是最适合马一浮的恋爱方式。

在夫妻俩越来越熟悉之后,汤孝愍便觉得自卑了。

马一浮是一个如此有才华之人,他难道不值得匹配更有学识的才女?而她汤孝愍大字不识几个,只会操持一些家务事,这样的她真的会被喜欢吗?

更何况,汤孝愍原本生在那样的文化之家,按理来说应该也能学得和马家大姐差不多,可她却因为自己的懒惰而放松了这方面的学习。

不仅给父亲蒙羞,还绑不住自己的爱人。

汤孝愍悔不当初,整日闷闷不乐。女人在动心之后,就是这样的患得患失。

鲁迅

与妻子感情甚笃的马一浮自然也发现了此事。

往日经常笑脸迎他的妻子,脸上挂上了忧愁的神色。有时候还会自己一个人坐着发呆。

还好马一浮是一个细心温柔的人,早早就发现了妻子的不对劲。

他没有表现出嫌弃,也没有说一些无谓的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个道理:“不能识字,比于盲瞽,不能读书,比于冥行。”

如果不能读书识字,生存在这世间就和盲人一样。

而后马一浮认真地安抚她:“我一定会抽出时间教你读书写字。”

马一浮不懂说什么好听的话,他只是直白地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他并不嫌弃没读过书的汤孝愍,她也无需自卑,因为她身上亦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点。

中间为马一浮

有些事从前没有做到,那么从现在开始也不迟。让自己变得更好,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目标。

马一浮既没有说读书无用,也没有说他非就爱没文化的白丁。可这句简单有力的承诺,比任何甜言蜜语都真诚、动人心弦。

马一浮和汤孝愍的爱情之路也因此更进一步。

两人还处于十几岁的年纪,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而在那时,他们有了对未来的共同展望。

汤孝愍开始投入紧锣密鼓的学习当中,马家大姐和马一浮则给予学术上的支持。

汤孝愍出身于文化世家,对文化知识本就耳濡目染,且她人又聪颖过人。再加上十分的努力,汤孝愍的学习进度简直是飞速进展。

马一浮的字

马一浮和汤孝愍也因此变得如胶似漆。

就在两人恩爱之际,谢无量与马君武邀请马一浮到上海去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的杂志。

这对马一浮来说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好机会,他没理由拒绝。可一想到要远赴上海,无法实现亲自教导汤孝愍的诺言,马一浮便犹豫了。

然而马家大姐和汤孝愍都非常支持马一浮出去闯一闯,马一浮这才应承下来。

临走前,马一浮一反常态地外露出依依不舍的情绪,答应等自己回来后一定继续教妻子学习。

汤孝愍甜蜜地点点头。

一是因为马一浮的鼓励,二是因为接触到文学后了解到了其中的美妙,在马一浮走后,汤孝愍对于学习越来越投入,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右为马一浮

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让汤孝愍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但汤孝愍认为是普通的感冒乏力,便没有放在心上。

汤孝愍将自己写出来的诗念给马家大姐听,大姐一听十分惊讶,这汤孝愍的进步竟然如此神速,写的诗都是规规整整具有文采的。

如今的汤孝愍虽然不能比拟什么大才女,但也可以和博学的她对答如流了。

开心的马家大姐将弟媳的诗作分享给自己的小姐妹,姐妹们都纷纷夸赞汤孝愍这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名副其实。

汤孝愍也很兴奋,这不就是她想要的结果吗?成为一个有才华的女子,成为马一浮的骄傲。

马一浮

学有所成的汤孝愍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信给马一浮,一字一句都仔细斟酌,一笔一划都认真书写,其中蕴含了多么深厚的爱意自然不必说。

马一浮收到信后,不仅感到欣喜还觉得有些欣慰,于是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

这个认真的有些可爱的妻子,大概就是上天送给他最宝贵的礼物吧。

在马一浮孤寂的心间,汤孝愍种下了光明和爱的种子。她教会了这个男人,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不幸的是,这样的日子还没过多久,汤孝愍便感觉自己身体的症状越来越严重。

她开始咳嗽、发热、盗汗,到后来甚至觉得全身都提不起力气。

鲁迅

等汤孝愍去检查的那一天,已经是肺结核晚期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病基本上宣布了死刑。

汤孝愍只能瘫躺在病床上,每日浑浑噩噩地发着低烧,有时还要咳血。

马家大姐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吓坏了,立刻发了一份加急的电报给马一浮。

那几天对于夫妻俩来说,简直是地狱一般煎熬的几天。

汤孝愍自觉时日无多,却无法得到丈夫的陪伴。她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每日每夜都接受着病魔的磋磨。

汤孝愍唯一的愿望,便是能在去之前,再看一眼马一浮的样子,给他看看她作的诗,叮嘱他好好照顾自己。

然而这个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

马一浮

等马一浮收到电报,快马加鞭赶回家里时,看到的是静静地躺在棺椁里的妻子。

她的脸上非常平静,再也没有往日的兴奋与活力。

那一夜,马一浮仿佛老了十岁一般。他又将自己锁进了封闭的世界,不哭也不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汤孝愍娇美的面容。

他不敢相信,汤孝愍恬静可爱的模样仿佛还是昨天,怎么会突如其来的,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马一浮开始责怪自己,假若当初没有出去游学,而是一直陪伴在汤孝愍身边,她会不会就还好好地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患病?

假若自己能早回来一些,他是不是就能看见她最后一面?

马一浮的内心翻江倒海,却不愿与别人说了。

鲁迅

这个女子将他带出了昏暗的世界,然而她的离开,却将他打入了更深的地狱。

马一浮提笔写下了一篇哀悼词《哀亡妻汤孝愍辞》。

“孝愍归我三十一月,中间迭更丧乱,无一日不在悲痛中,浮未有与卿语尽三小时者,然浮所言他人所弗能解者,卿独知其意”

“卿即死,马浮之志、之学、之性情、之意识,尚有何人能窥其微者!”

汤孝愍离开之后,马一浮彻底关闭了自己的心门,甚至立下誓言,此生再也不娶任何一人。

这样一个对他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女人,他怎么可能轻易将她忘却呢?他们之间再也无法插入别人了。

马一浮才19岁,又没有属于自己的后代,这样的誓言不可谓不重。

汤寿潜

汤寿潜听闻后感慨连连,认为马一浮实在不必为女儿守身。他甚至想将自己的三女儿嫁过去,使马一浮快点走出丧妻的阴影。

然而,马一浮拒绝了。

只有他自己明白,汤孝愍在他心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替代,他也不想让别人替代。

全世界都可以忘记汤孝愍,但是马一浮不会,并且他还留起了长须以纪念亡妻。

这样的诺言一直持续到84岁。整整65年,马一浮都没有再娶,也没有其他任何女人。

马家大姐临终时,还在忧心弟弟的生活。一个高龄的老头子,没有妻子的陪伴也没有后代照顾,他该怎么办?

马家大姐只能叮嘱自己的儿媳,好好照顾马一浮,等儿媳答应后,她才放心地去了。

汤寿潜

马一浮走之前的十年,全部是由甥媳妇照顾的。

马一浮去世时,不禁又回想起汤孝愍的模样。他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头,她却还是那个年轻可爱的少女。

汤孝愍在马家人的一生中只能算是一个过客,然而对马一浮来说不是。

他心里那个唯一的位置,永永远远地留给了汤孝愍。

0 阅读:25
斜烟风起

斜烟风起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斜烟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