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陈云病逝,部下在陈云像前长跪不起:首长,我想再抱抱你

斜烟风起 2024-12-20 14:05:50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其中倍受瞩目的还是经济问题,大街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百姓骑着自行车,车上载着两三大捆钞票去买东西,而他们带去的钱,往往只够买一斤猪肉或者几颗鸡蛋,这是典型的通货膨胀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陈云,任命他担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让他来解决这一问题。陈云没辜负主席的期望,很快便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十年的恶性通货膨胀。

他是个对新中国建设有卓越贡献的人,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民公仆,备受下属和百姓爱戴,1995年,陈云逝世,他的一位老部下,在他的遗像前跪地不起,哭喊着想要再抱抱他。

除去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个人有着怎样的魅力,竟让下属对他如此敬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朴实

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意味着中国的国家领导人,要成为人民的公仆,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国历代领导人们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从未有一个享受着自己手中的特殊权利,尤其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那些领导人们,他们的生活极为简朴。

毛主席一双皮鞋可以穿十几年,袜子破洞也不舍得扔;周总理每次吃完饭都要用菜叶子或者是馒头,把盘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而且他吃饭从未超过四菜一汤……

身为老一辈革命家,陈云身上也有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他可谓是把节省和俭朴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的办公地点却是一个年久失修、非常破旧的二层小楼。小楼的墙面上有数不清的裂痕,墙皮大片大片地掉落在地上,露出斑驳的水泥墙面。

中央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个办公地点,陈云都没同意,物色一个新的住所,势必要耗费人力和物力,他现在的地方只是有些破旧,其他的问题根本影响不到他办公。

再说比起那些普通百姓,他能住上一个两层的小洋楼,已经是十分幸运的,是幸运的,不该再挑挑拣拣的。再说身为人民的公仆,他不是来享福的,是来为人民服务的。见劝不动他,中央的人只好作罢。

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发,7.5级的大地震波及到首都北京,不少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和住所遭了殃,毛主席在中南海居住的屋子玻璃都被震碎,陈云破旧的老房也没幸免于难。

震后,他办公的双层小楼的墙面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缝,足足有两米多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担心他在这个地方继续住下去,可能会遇到房屋坍塌的危险,陈云检查过后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小楼里有这么一大条裂缝,但并未伤及到房屋本身,只是丑了些,看着吓人些,根本没必要换。

他倔强地选择留在小楼里办公,坚决不挪窝。陈云铁了心不搬,工作人员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想办法将这座小楼加固,让他继续在这里发光发热。

直到1980年,这个房子开始掉砖破洞,再住下去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陈云才选择其他的办公地点。

他不仅在住的方面不挑剔,对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讲究。

他是跟着革命队伍过过苦日子的人,抗战期间,由于战事吃紧,物资紧张,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当年他们饿极了,什么都吃,树皮、草根、皮带……

他们什么都吃过,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一直为能够吃得上饭而满足,至于吃什么,对他而言都没什么差别。

像他这样的领导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其实是可以额外点餐的,额外的加餐不仅是分量或者是味道都要比大锅菜好上很多。但陈云从来都没有点过额外的菜,他向来是大家吃什么他吃什么,馒头、稀饭、花卷、咸菜,一点都不挑。

再说陈云老先生的衣服,穿衣服更是节省,衣柜里的衣服两只手便能数得过来,就这么几件衣服,他也是爱惜得很,每一件都是干干净净的,他将衣服分成日常穿和见贵重客人穿,日常的衣服大多都是洗的发白,甚至打了很多补丁的。

有人见到他穿有补丁的衣服,说他现在是个领导,要好好注意自己的形象。陈云先生不以为意,为人民办事与穿什么衣服是两码事,而且他穿惯了旧衣服,真让他穿新衣服,他会浑身都不得劲的。

陈云还是有分寸的,知道在外宾和重要的客人面前需要为中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所以他准备了两套毛料中山服,专门用来应对这种情况,见完外宾和贵客,立刻把它们脱掉,整理好,收进柜子里,十分珍惜。

然而,一套衣服再怎么爱惜,也有破旧的一天,陈云的两套毛料中山服为他服务30多年,早就旧得不成样子,他却还是把它们当成新衣服对待。

也许有人觉得陈云的生活过的太苦,这哪里像什么国家领导人,完全就是个苦行僧,可这正是陈云的珍贵所在,对他而言,住哪儿,吃什么穿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颗心向着祖国,一心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陈云生活节俭,工作态度也非常认真。对毛主席和周总理而言,他是一个好帮手,对他的下属而言,陈云又是个很好的领导,备受爱戴。

一个什么样的上级领导会备受属下爱戴呢?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陈云这一生的成就斐然,在经济上他施展一系列政策,成功结束中国长达十年的通货膨胀现象,政治上,陈云是很多领导人的智囊,很多中央领导人遇见棘手的问题,都会向他请教,不管问题涉及到哪方面,陈云都能给他们提出很好的建议……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从不收别人送的东西。陈云说过,只收毛主席、周总理送他的礼物,因为这两位可没有什么忙,需要他帮的。

某次陈云出差,正好碰上他过生日,当地的领导们为他准备了极其丰盛的一餐,其中有海参、鱼翅等贵重补品,陈云一见到这些,立马皱眉,连声说让人撤下去。

如今,国家的安稳日子还没过几年,底下的人就想着怎么享受,这如何能行?他非常生气,把饭桌上的几个人好好教育了一番。

有时候,他的一些朋友或者是老战友单纯地想送他一些礼物,他也是不收的。

陈云在中纪委任职时,有两位来向他报告工作的军区领导为他送来他们那边特产的葡萄,只是一份小小的礼物,背后并没有什么含义。陈云反复推辞,那两人说这只是特产,不是什么礼物,让他们尝尝鲜而已。

这葡萄里不是什么人情算计,而是他们两个人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

普通人听到这里,可能就会收下,但陈云思虑片刻,只摘下那些葡萄中的十个,意味“十全十美”,权当是他收下他们的祝愿,然后让他们把剩下的葡萄全部拿走。

这样既没有破坏自己的原则,又成全了他们想要感恩的心。

也许会有人说,这可能是送礼的人没送到他心坎上,如果送他一件特别中意的东西,陈云未必不会心动,可事实证明,他的确不会。

陈云老先生这辈子最爱的是听评弹,在他留下来的遗产中,就有很多听评弹的碟片,经常会在家里哼上一段。

有人想投其所好,送他一套国外的组合音响,用音响来听评弹,别有一番风趣,他仍然拒绝,哪怕这东西他很心动,哪怕不要钱,是别人送给他的,他也不要。

陈云老先生公是公,私是私,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然而,他一直善待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虽然自己的工资不多,却还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慷慨解囊。

每一个见过陈云老先生的人,都会觉得他很和善,基本上不与人红脸,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把身边的秘书和工作人员都当成朋友,同他们说话完全没有架子,每次同别人说话都很认真,让人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这样的平等对待,让身边的人对陈云老先生非常敬重,他进是运筹帷幄,谈笑间使得樯橹灰飞烟灭的大人物,退是可以跟身边人谈笑风生,亲切拉家常的邻家老翁。这样的一个人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赵彤是跟随陈云多年的机要秘书,经常受到陈云的照顾,对于赵彤而言,他早已把这个温柔亲切的上级当成是自己的亲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1995年,陈云逝世,在进行遗体告别的时候,赵彤绷不住内心的哀戚,在他的遗像前哭喊道:“首长,我想再抱抱你!”

一个平时沉稳,知分寸的机要秘书,哭得那样难受,令在场的所有人动容,也让人深切体会到陈云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对待下一代的教育从不含糊

陈云不仅严于律己,还严于律己。他自己曾调侃过,当他的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多红二代人都被父母严格地约束着,他们自小便被父母教导,不能够因为父母的身份而骄傲自满,他们是在红星闪烁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人民的公仆,所以他们必须严格约束自己。

这一点,陈云做得极好。陈云和妻子于若木共育有五个儿女,在管教孩子方面,他一直非常严格,“读好书,做好人。”是他对儿女的要求。

“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意进出他的办公室。”是他给家人定下的规矩。

在每个孩子上学前,陈云都会把他们叫到自己的书房,告诫他们不要因为父亲的身份,在学校里搞特殊,或者是欺负同学。时刻记住,进入学校的那一刻,他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带有父亲的光环。

后来,国家进入特殊时期,不少高干子女都要上山下乡,他们一家五个孩子被分散到各个地区,天高地远,聚少离多。

他的二女儿陈伟华在外支教吃了很多苦,某次,她回到家的时候,向父亲哭诉,希望父亲可以将她调回来。看着女儿消瘦的脸颊,晒黑的皮肤,陈云难道不心疼吗?

可是不搞特殊化,是他一手定下的,他不能为任何人破例,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女儿,所以他只能拒绝。好在陈伟华知道父亲的性格,没有过多强求,谁让她是陈云的女儿?做子女的,不能给父母抹黑!

女儿走的时候,陈云的泪一直在眼眶里徘徊,他太心疼自己的孩子,也庆幸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

归功于陈云的严苛教导,他的五个子女都接受过最高等的教育,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家淳厚严正的家风,堪称楷模。

他对年轻人给予厚望,深知新中国的未来,在孩子们的身上,所以他格外注重孩子们的成长。一旦孩子们做出格的事,他会一改以往慈祥的面容,化身大剪刀,剪掉所有的枯枝烂叶,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老一辈人如此严苛要求,他们家里的人无一不遵守的,这种严于律己的家风,在陈云老先生的孙子和外孙女身上仍然有所体现。

老先生的孙子陈小希在某次上学时,遭遇大暴雨,给陈云开车的司机看到后,想着顺路捎他一程,带他去学校。

那时才九岁的陈小希严词拒绝了,他说家里有规定,不允许以公谋私,这里边就包括不能够坐爷爷的车,他说完,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顶着暴风雨独自去了学校。

在旁人看来,这只是再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他们一家一直严守着那条线,绝对不跨越,孩子们不仅不以公谋私,还特别的低调,陈云的外孙女陈茜在学校读书多年,一直没人知道她是陈云先生的后人。

她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骑车上学,温习功课,与同学友好平静地相处。为隐瞒自己的身份,陈茜从未邀请过同学到自己家里玩,如果不是《中国少年报》刊登了爷孙俩的照片,她的这层身份还能瞒得更久。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隐藏身份的时候,陈茜说老先生一直教育他们做人正直、正派,不能仗着自己的爷爷是个政府人员就搞特殊,而且她也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够好,会给老人家抹黑。

老先生一生严于律己,他的这种行事作风,不仅贯穿他的人生,也被他的后辈们继承下去,令人动容。

1 阅读:25
斜烟风起

斜烟风起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斜烟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