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苏州大致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青文情情 2024-04-16 21:48:57

70年代的苏州市,有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区,人口仅54万。

城门仅剩金门、盘门(水陆城门)和零星的城墙遗址。其中老阊门城墙遗址,最显眼,4路公交车终点站处,大凡当时的男小囡都曾爬上去登临送目过。

当年苏州有三所大学,江苏师范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丝绸工学院,一进门就能看见的七层教学大楼(七层是个约数,讲述者不确定)据讲是当时苏州的最高建筑。

当年苏州人从业最多的行业依次是纺织丝绸业,轻工业、工艺美术业。纺织厂里立织车间里机器排山倒海般的轰鸣和纺织工人三班倒的辛苦曾是几代人的记忆;苏州的塑料厂有十几家之多,前三甲是国营的后面拖着一大串性质是大集体的。听讲塑料厂里出个了诗人,诗人进京与会作协会议,送给一个著名女作家一双苏州产的塑料凉鞋,女作家欣喜不已。

相对而言入职有难度,收入、福利相对较高的企业是部属工厂,像五二六厂、林机厂、长风厂等。最被人嫌弃的是街道工厂,在职的人员相对复杂和弱势。

当年苏州的概貌,跟民国时期差别不大,弄堂深深深几许,小桥流水人家,在粉墙黛瓦中那份明月清风般的凄美仍在。

只是小河填了不少。干将河填满,当时的苏州人应都有记忆,填河是为建防空洞,防止苏联来犯。为了援建防空洞建设,苏州学校里的学生包括小学生,人人都动手做砖坯……

只是不同民国的,苏州城过去有钱人家深门豪宅几落几进,穷人家在仓街上的苏北移民滚地铺,这种贫富悬殊的差距不见。都成了穷人,当时的苏州人均居住面积不会超过十平方米,孤寡老人的生活保障费用为7元,绝大多数家庭人均生活费不会超过14元。当然,物价也是超低的,米是0.14元每斤,五花肉是0.78元每斤……即便这样,一般人家的收入仅够温饱,日子还是蛮艰辛的,困难一点的人家说辛酸也不过份。

当年的观前街地区在苏州人心有着神一样地位。

北局小公园:人民商场、开明大戏院、苏州书院,另外还有四家电影院;北局朝北落底还有家“康乐”,冬季为溜冰、夏季为泳池。当时至少有一半苏州人的恋情在这里孵化破茧……

松鹤楼:大多数苏州人的婚宴就是没有在里面办过,至少在这里吃过喜酒。

采芝斋、稻香村还保持着前店后工场的传统格局,苏州城里许许多多烟纸糖果店都到这二家商店里批发糕点糖果,拉货的三轮车从碧凤坊出来,香味沿袭一路;

当时,黄天源有堂吃的,除了糕点供应外,炒肉汤面是一绝,吃了鲜天鲜地成仙了,据坊间传说,当年炒肉面仅此一家,后来黄天源的师傅调任到万福兴做店长,万福兴才有了炒肉面;

观前街有东来仪文具店、友谊商店、土特产商店、星晨日夜商店、小吕宋儿童服装商店、光明理发店、新华书店、广州食品商店……

当时玄妙观里的神仙老爷都升天去了,三靓殿里最大的一尊老爷在月台上烧了三天三夜,才飞上九天云霄,大殿先为“收租院”,后为新华书店的分部。

待续。

1 阅读:31

青文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