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夸他,一个劲地夸他。
随着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多表扬孩子,然而过多的表扬,或错误的夸赞,反而带来反效果。它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不起眼,却细碎且绵长,是可以深入骨髓的。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让娃发奋图强,可是带着操纵意图的表扬,反而会夺走他的内驱力。
“知道早点睡觉,你是个好孩子”、“同时学到那么多东西,太厉害了!”、“你真聪明。我就知道,什么也难不倒你”……
一开始听到这些表扬,孩子会很开心。但渐渐地,他能表情与肢体语言中看出,父母是别有用心的。
试着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益交换),故意说一些好听的话,你能和他建立信任关系吗?然而,有不少家长,会不自觉带着“让孩子做你想做的事”的目的,而进行表扬。
赞美一个人很容易,哪怕你不是真心的,也能轻松表达出来的。但是别有用心的表扬,很可能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一些隐性创伤,限制他的发展。
当表扬变得司空见惯,孩子一旦没有得到表扬,就会心生不满。这是很自然的事。这好比到了发薪日,老板突然告知你这个月发不了工资,毋庸置疑,你肯定先是震惊,后是愤怒,嘴里念叨着“凭什么"。
当父母的表扬是存在等级关系的,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上面发号施令、评价结果的话,比如:
“睡前刷牙的孩子,是好孩子”、“获得优秀奖,你真是太棒了”、“今天上学没迟到,太好了”、“在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不愧是我儿”,孩子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做什么都要等待别人指示的人,说话做事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敢轻易行动。
喜欢用浮夸的赞美来表扬孩子的家长,往往对其有着更高的期许。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高,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反而会因为孩子犯小错误而大声责骂。
孩子心生恐惧,自然不太敢去尝试有挑战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去做那些有难度的事情,做不好了会遭到父母的责骂,那干脆不做了,要做也做那么自己会做的、熟悉的。
不表扬他什么都不会做,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不会独立思考,无法独立行动,没有勇气去接受挑战,还超级在意别人的评价,试问这样的孩子能独立生活吗?
那么什么样的表扬,才能真正帮到孩子,这个度又该如何去把握呢?以下3个建议也许能帮到你。
1.同理心摆首位
父母最深沉的爱,是认可并欣赏孩子本真的样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的是信任、接纳和尊重,而不是通过他的行为或产生的结果,给他贴标签。
无论在体育运动中表现是否出色,在考试中是否得了100分,在挑战时是否成功,我们感兴趣的应该是他的感受。表扬孩子时,我们看到他的情绪,共情他。
例如,孩子终于克服了恐惧,学会了爬平衡木,“宝贝真勇敢,自己一个人就做到了。”看到妈妈认可自己,孩子笑了,你继续说,“你看起来很满意呀,做成一件事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好?”
又如,“这次你投中了很多次球,妈妈看得出来你很高兴。花了时间去练习,果然会出结果。”
比起泛泛的表扬,怀着一颗同理心,共情孩子当下的感受,认可他的进步,更能激励到孩子。
2.轻且适度
水太多了就会泛滥成灾,赞美太过,就会起到反效果。
孩子获得成功了,大多父母都能毫不吝啬地给予认可。可是他做不好的时候,你还能共情他的感受吗?既然不能,那在赞他的时候,不要夸大你的赞美。
类似”儿子真棒,竟然考了满分”这样的表扬,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他会想,“父母开心,是因为我做好了这件事情。这意味着我如果做不好,他们会不高兴。”
所以在表扬时,火候要把握好,不能“下料太猛”,只需把事实陈述出来,评估过程,认可他的努力就好,“考了100分,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这些天,妈妈注意到你都在认真地学习,付出果然是有回报的。”
总之,要把“不管好与坏,爸爸妈妈都接受你本来的样子”的信息传递出去。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被爱的,哪怕摔倒了,失败了,他也有力量让自己站起来。
3.做不好时,寻找亮点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孩子成功时,需要认可,失败了同样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才能安全地找到自我。
孩子做不好或犯错时,他也会产生类似于不甘、懊悔、生气、担心、愧疚的情绪。
这其中肯定有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时我们要睁大眼睛,找到亮点,然后放大它,进而分析原因(或提出需要改正的地方),最后寄予鼓励。
孩子第二次登台表演,整个人怯生生的,好些动作都没做到位,回家路上他跟我说,“妈妈,老师说能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才优秀,我是不是不够优秀?”
我跟他说,“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记得你第一次上台表演时,没怎么敢动,只做了几个动作,这次你每个动作都很积极地去做,还坚持到了最后。虽然你看起来有点害怕,但是你愿意去一点一点地克服困难,妈妈觉得这就是优秀。而且我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的。”
当爱流动起来,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会得到增长。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去看见、去发现孩子正在积极变化的地方,然后拿出你的真诚,共情他,把爱传达给他,这样的表扬才能让他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