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主食怕血糖升?听听主任怎么说

乐正青 2024-08-15 01:51:21

昨天,内分泌科的王主任又遇到了一个“老问题”。一位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满脸愁容地走进了诊室。

“王主任,我这病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吃主食了?我听说主食淀粉含量高,吃了血糖就会飙升。”患者李阿姨紧张地问道。

王主任微微一笑,这种问题他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但每次面对患者的焦虑,他都会耐心解答。

“李阿姨,您先别急。主食确实富含淀粉,但它是我们身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不吃主食,身体怎么会有力气呢?”王主任温和地说。

这时,旁边的年轻医生小张忍不住插话:“王主任,您说主食得吃,但临床上确实有很多患者因为吃了主食,血糖就控制不住了。他们也很担心啊。”

王主任看了小张一眼,点了点头:“嗯,小张医生提的问题很好。这其实是个误区。主食不是不能吃,关键是要会吃。来,我给你们讲讲这里面的学问。”

王主任顿了顿,继续说道:“主食指的是富含淀粉的谷薯类食物,比如大米、小米、玉米、面粉,还有红薯、白薯、山药等。这些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会变成葡萄糖,给我们提供能量。”

“但是,”王主任话锋一转,“很多糖尿病人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这其实是不对的。主食摄入不足,身体就会缺乏热量,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不仅会导致饥饿性酮症,还可能让血糖大幅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李阿姨听得连连点头,但还是有些疑惑:“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吃主食呢?吃多少才合适呢?”

王主任笑了笑:“这个问题问得好。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45%~60%。具体到每个人,就要根据身体胖瘦、劳动强度来定了。一般来说,每天200~300克主食比较合适。”

小张医生又忍不住提问:“王主任,那患者应该怎么选主食呢?是不是全吃粗粮比较好?”

王主任摇了摇头:“这也是个误区。粗粮虽然富含膳食纤维,对餐后血糖影响小,但也不能全吃粗粮。因为粗粮吃太多,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所以,最好是粗细搭配,比如在精米白面中加入杂粮、豆类做成杂面馒头、荞麦饭等。”

李阿姨听得认真,但还是有些担心:“王主任,那我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吃米饭、馒头这些细粮了?”

王主任笑了笑:“当然不是。米饭、馒头这些细粮也可以吃,关键是要控制量,并且注意烹饪方法。比如,尽量少吃加工精细、煮得太烂的主食,因为这样的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升得也快。”

小张医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王主任,那您觉得主食怎么做对血糖影响会比较小呢?”

王主任想了想,说:“一般来说,主食烹饪得越软烂、加工得越精细,升血糖就越明显。所以,糖尿病人最好选择粗加工的主食,比如糙米饭、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控糖。”

李阿姨听了王主任的话,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她感激地说:“王主任,您说得太对了。我以后一定注意主食的选择和烹饪方法,争取把血糖控制好。”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李阿姨,您说得对。控制血糖不仅仅靠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只要您按照我们之前的讨论,少吃多餐、粗细搭配、宁干勿稀、细嚼慢咽,并且注意进餐顺序,您的血糖一定会控制得很好的。”

小张医生也受到了启发:“王主任,您说得太对了。我以前总是觉得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但现在我明白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王主任笑了笑:“小张医生,你记住,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关怀。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这时,李阿姨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主任,我听说有些糖尿病人会吃无糖食品来控制血糖,您觉得靠谱吗?”

王主任摇了摇头:“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但它们也是用淀粉做的。淀粉在体内还是会转化成葡萄糖,所以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要想控制血糖,还是得靠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李阿姨听了王主任的话,连连点头:“我明白了,王主任。我以后一定注意这些方面,争取早日把血糖控制好。”

王主任欣慰地点了点头:“李阿姨,您放心。只要您按照我们之前的讨论来做,您的血糖一定会控制得很好的。如果您以后还有任何问题或困惑,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这场关于主食的“考问”终于结束了。李阿姨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诊室,而小张医生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知道,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学会倾听和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这才是真正的医学人文关怀。(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1 阅读:107
乐正青

乐正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