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查糖尿病不看尿糖看血糖?血糖与尿糖的区别?

乐正青 2024-08-15 02:04:07

今天,我带着满心的疑惑走进了医院。作为一名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我一直对自己的病情格外关注。最近,我发现自己的尿液里似乎又出现了甜味,这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是我的病情又加重了吗?我决定找主任医生好好咨询一下。

走进主任医生的办公室,我看到他正和一位年轻的医生在讨论病例。我礼貌地敲了敲门,主任医生抬头看了看我,微笑着示意我坐下。

“主任,我最近发现自己的尿液里又有甜味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病情又加重了啊?”我焦急地问道。

主任医生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然后转头看向那位年轻的医生:“小张,你来给这位患者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很少再看尿糖,而是主要看血糖呢?”

小张医生点了点头,开始耐心地给我解释:“其实,尿液里有糖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病情加重了。尿糖只是血糖的一个粗略反映,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准确判断病情,我们还是得看血糖。”

“血糖?血糖又是怎么回事啊?”我听得有些迷糊,不禁追问。

小张医生笑了笑,继续解释:“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血液里的葡萄糖。它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我们的身体无论是运动还是思考,都需要血糖提供能量。”

“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那血糖是怎么来的呢?”

“血糖的来路主要有三条。”小张医生开始一条一条地给我列举,“第一条是主食,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碳水化合物。它们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第二条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它们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第三条是肝脏,它储存了很多肝糖原,可以在我们需要能量的时候释放出来,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那血糖又是怎么消失的呢?”我继续追问。

“血糖的去路也有四条。”小张医生继续解释,“第一条是为身体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第二条是储存起来,变成肝糖原或其他形式,以备后用。第三条是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让人长胖。第四条是根据人体的需要变成其他糖。”

“听起来好复杂啊。”我不禁感叹道,“那血糖的高低是怎么平衡的呢?”

“这就涉及到降血糖和升血糖两支队伍了。”小张医生说,“它们相互制约,使血糖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降血糖队伍的力量会弱一些,所以人体很少出现低血糖。但如果降血糖队伍出了问题,或者血糖升高太多,肾脏就会开始‘开闸泄洪’,把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去,于是就出现了尿糖。”

“哦,我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那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看尿糖而主要看血糖了呢?”

“因为尿糖只能粗略反映血糖的高低,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小张医生说,“比如肾脏出了问题,或者女性在特殊时期,尿糖都可能不准确。而现在随着血糖检测技术的革新,特别是血糖仪的普及,测血糖不仅比测尿糖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还能准确地评价血糖的高低。所以尿糖就退位了,血糖登场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血糖和尿糖之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我感激地看了看小张医生和主任医生:“谢谢你们啊!我现在明白了很多。”

“不用谢。”主任医生微笑着说,“你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主要看血糖而不是尿糖了吧?所以你的尿液里有甜味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病情加重了。要想准确判断病情,还是得测血糖。”

“嗯,我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那我还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呢?”

“当然有。”小张医生说,“现在临床上有很多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比如你刚才提到的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就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它可以让肾脏开闸泄糖降低血糖。”

“哦?这种药效果怎么样?”我好奇地问道。

“这种药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小张医生说,“它能够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降低血糖。当然具体用药还是要根据你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好的,我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那我还想问一下主任啊我现在除了测血糖之外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除了测血糖之外啊你还得查一查尿常规。”主任医生说,“尿常规可以反映你的尿蛋白情况看看有没有糖尿病肾病或者糖尿病肾病处于什么阶段;还可以反映尿酮体情况判断有没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哦好的我明白了。”我连忙点头,“那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状况。”

“对,定期检查很重要。”主任医生赞许地点了点头,“另外,你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控制主食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运动上也要适量增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

“好的,我一定会注意的。”我连声答应着,“谢谢你们啊!我今天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用谢,祝你早日康复!”主任医生和小张医生都微笑着对我说道。

走出医院的大门,我感觉心情轻松了很多。原来糖尿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相关知识,积极面对,合理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它!我决定以后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状况,争取早日康复!(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1 阅读:58
乐正青

乐正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