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狱吏到麒麟阁功臣,丙吉用尽了自己的一生。
身为汉宣帝的救命恩人,西汉“孝宣中兴”的推动者,丙吉为何不曾开口提及救下刘病已的旧事?
有人说他身为臣子,谨小慎微,怕会触怒龙颜,从而不提皇帝幼时的狼狈。
也有人说他生性温良敦厚,不提往事,只是因为心中本就不求回报。
在人人都贪慕荣华,仰望高官厚禄的汉室朝堂,丙吉的沉默发人深思。
一、舍命救天子公元前91年,汉武帝垂垂老矣,年轻的霸主已然不再,衰老的雄狮却心下难安。
因为有人告诉他,太子刘据正欲篡夺皇位,想用巫蛊之术诅咒他早日归天。
在当时,巫蛊向来都被认为是皇室大忌,汉武帝行将就木,被宠臣江充等人挑唆。
因为一次梦魇就认定太子有谋反的意图,从而使得太子刘据和母亲卫子夫不得不举兵自证,力求觐见汉武帝。
然而太子之力终究不及帝王权威,血战五日之后,刘据兵败,最后与母亲双双自杀,饮恨西北。
而后,刘据的子孙皆因此祸连坐入狱,其中就有尚在襁褓中的太子之孙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身为长安狱的一名狱吏,无人知道丙吉第一见到如此幼小羸弱的生命时,是何种心情。
眼见幼儿被丢进深不见底的牢狱之内,丙吉始终心有不忍,他安排两个妇人专门照顾幼小的刘病已,哪怕自己缩衣节食,也从未放弃过抚养他。
光阴如梭,几年之后,汉武帝愈加苍老,而刘病已却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之中安然长大,直到再一次的危机笼罩着幽暗的囚室。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望气者称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年老的汉武帝觉得自己的命理受到了威胁,便下令屠杀狱中之人,年幼的刘病已自然也在其中。
当受任执行此令的将士来到狱前时,丙吉坚决抗命,以一己之力抵抗一国之尊的圣令,不肯让来者近门半步,并声称刘病已是皇孙,皇帝不该如此赶尽杀绝。
汉武帝得知此事遇阻,知道丙吉身为一个小小的狱吏,敢将生死置之度外,违抗自己的命令,只为护佑一个早已没有根基的皇孙。
顿觉天意难违,也逐渐放下了自己的惧死之心,从而大赦天下,使得年幼的刘病已也得以重见天日。
二、拥立之功后来,巫蛊之祸终于被平反,汉武帝得知刘据是遭人构陷而亡,悔恨莫及。
在戾太子刘据自裁的地方建立思子台,以寄托哀思,悼念早逝的皇子。
而作为刘据唯一的后人,刘病已便按照汉武帝的遗旨,在他去世后被接回掖庭,留在后宫收养。
或许是因为丙吉素来长于律令,又或许他舍命护佑刘病已的气魄实在让人敬佩,大将军霍光十分看重他,将其任命为长史,放在身边留用。
彼时,汉武帝身死,年幼的汉昭帝尚无理政之能,身为托孤大臣,霍光成为汉家天下真正的掌权者。
被霍光所重视的丙吉也迎来了自己的光明仕途,未过多久就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出入朝堂之内,也成为霍光最信任的朝臣之一。
公元前74年,刚立不久的邑王刘贺被废,何人继位成为霍光的一块心病。
于公而言,汉武帝的后孙之中并无合适的新帝人选,而对霍光个人来说,与草根无异的刘病已无权无势,自然威胁不到霍家,也更容易掌控。
因而在丙吉的劝说下,霍光先将刘病已接回,封其为阳武侯,后又拥立为帝,从而就有了历史上的汉宣帝。
三、旧恩难忘,位列麒麟阁刘病已少时便被送入了掖庭,从而与丙吉分别,并不知他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而丙吉也绝口不提此事。
若不是后来有个婢女声称自己曾照顾过幼时的刘病已,非要让丙吉作证,刘病已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丙吉对自己的恩情。
因感念丙吉的厚恩,汉宣帝将丙吉封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如此大恩,却不邀功,汉宣帝愈加明白丙吉是个可信之人,日渐重用他。
不久之后,丞相去世,丙吉便被授予丞相一职,享碌至去世。
公元前51年,匈奴归降大汉,汉宣帝追念以往的有功之臣,下令将他们的画像收藏至麒麟阁内,以示褒扬和称颂,纪念他们的功德。
丙吉的画像也被悬挂在其中,默然观望着这个被自己舍命相救的孩子。
小结丙吉救下刘病已的事迹之所以会被千古流传,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救下的人是天之骄子,而让汉家天下没有因为皇嗣凋零而江山易主。
更多的是因为在被功名利禄绑架着的朝臣之中,丙吉并没有因为自己救过皇帝就居功自傲,不可一世。
他身上流露出来的赤忱和谦卑,在古今多少名臣之中都是难得一见的高贵品质。他身上散发着的人性的光辉,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的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