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冠疫情现如今仿佛销声匿迹了一样,但它给人们的生活与命运所造成的伤害,却依旧未能抹平。
犹记得在那段令人充满了担忧的日子里,很多人不仅要面临健康上的威胁,还会因裁员、公司倒闭这一类的问题,陷入到经济危机中。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选择站出来支援国家进行抗疫斗争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有着相当庞大的数量。
可偏偏有那么一对夫妻,在中国赚钱赚的盆满钵满,却舍不得掏出来一分钱,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加油。
如果他们始终保持一毛不拔的态度,最多被人吐槽太抠门了。
可偏偏在祖国有困境时选择了无动于衷的他们,却在给美国捐款时表现的很大方,捐款金额高达6亿。
这样一番毫不掩饰的双标行为,自然让很多人倍感失望,为此这对夫妻在社会口碑也急剧下降。
他们就是潘石屹张欣夫妇,当初他们对我国疫情不闻不问,现如今的他们又是何等境遇呢?
一、“双标”夫妻的商业之路“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同样成功的女人”,这句话的含金量在潘石屹与张欣这对夫妻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潘石屹,却不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当中,妻子张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65年出生的张欣,父母是是在缅甸旅居的中国移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往北京生活,并担任翻译工作。
跟随在父母是身边的张欣也具备了很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为她之后能在商业上做出一番成绩铺垫了一些基础。
在张欣14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决定——定居香港。
就这样,一家人满怀着希望,来到了当时与大陆相比在经济发展上的明显要超出一大截的香港。
可香港虽好,却不见得每一个在香港生活的人都能够过得很好,至少对于张欣一家人来说是这样的。
由于在这里没什么根基,一家人只能蜗居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面,而十几岁的张欣还需要跟父母一样外出打工。
为了能够生存,也为了能读上夜校,张欣干了很多活计,纺织工、信差、办公室秘书等等,只要能挣到钱,她并不怕累。
在这样的状态中,时间一晃过去了五年,存了一些钱的张欣买了一张飞往英国的机票。
尽管她并不会多少英语,还需要随身带着一本英汉字典,但想到朋友跟她说的,要改变糟糕的生活应该去英国,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香港。
到了英国之后,张欣一边打工,一边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读完了高中,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开始了对经济学的学习。
深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让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张欣,一路读到了硕士,并且在1992年,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的张欣,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高薪工作,先后就职于高盛集团、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旅行家集团,并在此期间遇到了未来的老公潘石屹。
相对于老婆张欣,潘石屹的成长轨迹就没有那么复杂了,1963年出生的他自小在中国长大,于1979年考入了兰州培黎学校。
在1987年之后,潘石屹逐渐进入到了房地产开发行业,张欣在遇到他的时候,潘石屹已经跟人合作创办了多家公司,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房地产项目。
当两个同样有着野心,也同样有经济敏锐度的人,碰撞到了一起之后,很快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仅在相识后的4天时间内,张欣便果敢地选择了与潘石屹步入婚姻的殿堂,为此还辞掉了高达百万年薪的工作。
何种义无反顾的做法,就跟当初她选择一个人到英国留学一样,让身边的朋友都很诧异,想不明白潘石屹到底是哪里吸引到了张欣。
但感情这种事情,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张欣并不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她坚信两人在一起不仅能保持很好的感情,也能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在这样的信念下,张欣跟潘石屹一起回到了中国,并于1995年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打算将“SOHO概念”引入到中国。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张欣耗费了诸多的心血,其中她有两个获奖的前卫度假酒店项目,就是经过了她的手来进行主持的。
而一对在个人能力上能匹配起来的夫妻,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奋斗后,在2007年迎来了一个的很重要的日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了。
在当初的2007年,初次融资就达到了19亿美元的与潘石屹张欣这对夫妻,很快便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
另外因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张欣的排名有过在潘石屹前面这种情况。
再加上她还当着SOHO中国CEO兼执行董事,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潘石屹是替老婆打工的。
二、“双标”夫妻是如何双标的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房地产行业是起到了大作用的,因此在这个领域内做生意的潘石屹、张欣夫妇,手里面自然握着大笔的财富。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时,中国不少公众人物都纷纷慷慨解囊。
然而此前一直很高调,宛如明星一样活跃在公众面前的这对夫妻,却在疫情面前“低调”了起来。
当别的企业家们都在纷纷解囊,想要给国家出一份力,给受到疫情影响的人提供一份温暖的时候,潘石屹、张欣夫妇仅仅是在微博上面,发了一句“凌云人加油!武汉加油!”。
“别人的钱,想怎么花都怎么花。”这是一部分认可潘石屹、张欣夫妇的网友所说的话,可能这些网友并不觉得,这对夫妻有从自己身上赚钱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会独立于整个社会体系,尤其是房地产这样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能关联到建材、土地、装修、金融,甚至是教育、医疗等领域。
在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会被房地产影响。
因此作为已经在中国的赚到了很多钱的房地产大佬,潘石屹、张欣夫妇却选择了对中国遇到的困难无动于衷,多少会让人感觉有点儿“为富不仁”了。
关键这两个人也不是一直都如此地“抠门”,仅在2014年的时候,他们创办的SOHO中国基金会就分别向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捐款了1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
哪怕在参加节目的时候,潘石屹辩解称捐出去的钱是为了帮助留学海外的贫困中国学生。
但当主持人表示能在海外进入顶尖学府的中国留学生,要不就是家庭情况很好,要不就是能拿到高额奖学金的人才。
相比之下中国基础教育反倒更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却无法再自圆其说了,只能尴尬地笑笑。
毕竟谁都清楚,能进入世界顶尖学府的人,出来之后相对来说都很有本事,会成为在不同领域内的人脉。
面对这样的派对比起来,不得不让人感慨商人果然还是利益为重。
在疫情尚未完全开放的时候,潘石屹与张欣就分别提出了辞职,除了还会担任SOHO中国公司执行董事之外,表示以后会用更多的时间来专注艺术和慈善事业。
之后因收高额罚单、债务违约等问题的出现,SOHO中国2023年营业收入只剩下16.78亿元,利润只有4600多万,已经没有了原本“业内大佬”的气势。
或许是为了手里面能多一些资金,张欣还将在美国的一处奢华住宅以亏损了200万美元的价格挂在了“美国贝壳”Zillows上。
但这样的现状,能说明潘石屹与张欣是“恶有恶报”吗?显然不能,毕竟他们很早之前就在一些与房地产无关的事情上做功夫了。
就拿张欣来说,她不仅有着哈佛大学全程顾问团成员的头衔,还是纽约现代艺术馆的理事,在美国依旧过得比大多数人要滋润。
三、为何中国富豪对美国大方单从潘石屹、张欣这对夫妻的行为来看,可能跟张欣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有关。
相对于从小在中国长大的潘石屹,张欣在思想上更西化一些。
早前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说出过“你问中国人最渴望什么,他们最渴望的,不是食物、不是房子,也不要丰衣足食,每个人都渴望民主”这样的话。
可能在她的眼中,整个世界美国是最讲民主的地方,所以才会在中国赚够了钱之后,毫不犹豫地以捐献、转移等方式给弄到了美国。
类似于张欣这样的中国富豪数量不少,这些人可能不会都选择变成美国国籍。
但会因在美国接受过教育,或者是通过亲友对美国产生了情感的基础上,选择向美国捐款。
当然也可能并非是出于个人偏好或感情,而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意打响国际知名度,或者是想吸引到一些海外人才。
毕竟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给美国学校捐款,说不定能吸引到优秀的学者和科研人才,来给富豪们的生意增添助力。
出于让自身或手头上的生意,能够发展的更好的目的给美国捐款,这并没有什么。
但凡事会以利益为重,就不太容易有家国情怀,所以就出现了对美国大方,却对中国很小气的表现。
结语中国富豪愿意将钱捐给美国,这背后会受到各种因素所致,只能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今潘石屹与张欣国外的生活,自然不比早些时候光鲜,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他们都比普通人的生活品质要强的多。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周刊 2014-11-18 《国外大学录取潜规则:捐款真能上大学?》
新浪财经2024-09-18《亏损200多万美元!潘石屹的太太向时代低头,800多平米纽约豪宅割肉卖了》
创业家2018-01-25《张欣:从纺织女工到华尔街精英,再到成就潘石屹的潘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