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操作系统或将迅速衰亡,谷歌安卓继续独大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个场景中,中国的手机操作系统虽然有着自己的市场优势,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三星、华为、小米、oppo和VIVO是全球前五名智能手机制造商,而它们所采用的手机操作系统,几乎都是谷歌安卓系统。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手机操作系统会不会归零呢?
中国手机操作系统的过去与现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在智能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是基于山寨机的嵌入式系统,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都相对较差。
然而,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国内工业的逐渐成熟,在2009年左右,中国开始举办针对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比赛,以推进本土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这个研发比赛也为之后本土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在此之后,中国的手机操作系统出现了一些独立的品牌,如中兴、酷派和海信等。这些品牌都曾经尝试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然而,由于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其在市场上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推出阿里云操作系统,作为中国本土的一款新型移动操作系统,阿里云在一定程度上曾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然而,阿里云在2012年曾经遭到谷歌的封杀,谷歌使用了其在开源协议方面的法律武器,以此来阻拦阿里云的发展。
尽管此后阿里云一度试图通过打击谷歌来宣扬自己的产品,但诸多的技术和政策沉淀,让国内的手机操作系统整体上还是比较薄弱的。
在此之后,虽然国内仍有一些创业公司尝试推出过手机操作系统,然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王者诞生。而与此同时,谷歌安卓系统继续占据着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
中国手机操作系统面临的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有很多公司在尝试搞定手机操作系统,例如: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OS;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360自主研发的360OS;oppo/VIVO在2018年联合研发的HeyOS;中兴手机自家研发的MIFAVOR。
尽管这些手机操作系统都有着不同的优点,但它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些手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开发者资源基本上都还是贫乏的。尤其是在三大主流应用市场中,腾讯应用宝、苹果AppStore、华为应用市场,其下载量和使用量皆不如安卓,而这恰恰是中小型开发者在眼中,也是市场打开还在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
其次,这些操作系统面对的同业竞争压力非常大。相对于谷歌、苹果等巨头,本土智能手机厂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研发经验和实力都还稍显不足。
虽然华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市场占有率第二的企业,但是这个成就得来的代价也十分巨大——成本和技术创新能力透支严重。而这也随之带来了操作系统和软件资源的不足问题。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称,在过去一年中,华为凭借其海思芯片和超级团队的研发实力,成功脱离GMS的束缚而实现了AI“无界”的创意思维,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归零的趋势。
谷歌安卓继续独大
虽然当前中国手机操作系统遇到了种种问题,但是谷歌安卓仍然继续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地位。
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前五名的智能手机厂商,其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皆为谷歌安卓系统。而安卓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一直超过全球其他任何操作系统。
一方面,这得益于谷歌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谷歌不仅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应用商店,而且其开发者社区也非常活跃。与此同时,谷歌还在不断推出更新版本,为安卓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不断升级,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谷歌生态系统的壁垒效应产生的结果。安卓操作系统的庞大用户数量,为谷歌提供了足够多的数据来源,从而使得Google能够精准地为广告主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兴趣的个性化广告服务。
同时,基于谷歌开发者社区的生态优势和多元化发展,Google还能够全面扶持智能家居、车联网、虚拟现实等诸多新兴消费领域。
毫无疑问,谷歌的技术实力和生态圈优势,让它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而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突围而出,需要从技术层面、生态层面、应用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使用体验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语
总体来说,当前中国手机操作系统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阿里云和华为鸿蒙等手机操作系统曾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目前来看,这些操作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而谷歌安卓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其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虽然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在‘归零’这件事是比较困难的,大家依然要以自己的优势为契机,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