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誓言结束俄乌冲突!德黑兰人质危机45周年

独立电影评 2024-11-16 09:35:41

川普在其官邸与多国政治家和领导人会面时表示: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必须停止,这将是川普政府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上努力工作。

战争必须停止。

我看到有报道说,三天内有数千人丧生,他们都是士兵。

但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我们都将为此而努力(结束战争)"

川普效应

最新战报

俄军人员损失+1520

第1小时22分零996天

乌军摧毁了俄军21架无人机

库尔斯克连续血战

库尔斯克大战第一轮开打近一周

乌军消灭了数百名敌人,摧毁数十辆装甲车:

95旅战车迎面碰上一队俄军,随手就是一炮:

新换上来的41旅表现不俗:

托列茨克

第12亚速特战旅反攻纽约村:

库拉霍沃

79空突旅粉碎俄军进攻:

第二军事强国

2021年

德黑兰,伊朗民众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前举行反美集会,纪念占领美使馆42周年。

2024年

德黑兰举行游行活动,庆祝攻占美国大使馆45周年

1963年,为建设一个世俗化的伊朗,巴列维国王发起了以农业和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很快让伊朗成为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开放程度与欧美同步:

与传统手工业密切相联的巴扎(波斯语“集市”)商人对工业化分外恐惧,利用人们对腐败的不满,将手中不受政府控制的庞大资金用来扶植反国王的力量。

1979年,由于美国的迟钝和软弱,愈演愈烈的革命迫使巴列维下台

流亡国外15年的霍梅尼终于等到了机会,拉开伊斯兰革命的帷幕。

1979年10月22日,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病

伊朗反美浪潮益发高涨,强烈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

德黑兰街道上的武装女警卫,伊斯兰革命期间,1979年

11月4日,愤怒的伊朗大学生和民兵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扣为人质。

旷日持久的伊朗人质危机,成为震惊世界的头号新闻

为营救这些人质,美国至少展开了两项行动,一次是被称为美国特种部队作战史上最大噩梦的鹰爪行动,还有一次是中情局(CIA)大获成功的“假电影、真救人”行动。

2012年

在伊朗核危机和以巴纷争的背景下,阿弗莱克描述中情局救人行动的《逃离德黑兰》,票房、口碑双丰收。

利用“假电影”在伊朗寻找外景地的机会,救出躲在加拿大使馆中的6个美国人的计划,显然是异想天开,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遇到什么波折。

买剧本、成立工作室、开新闻发布会、打广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后来的胜利大逃亡奠定了基础。好莱坞善于自嘲及其被左翼把持的现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影片对巴列维毫不留情,正是他的腐化和特务统治引发了革命;

对霍梅尼的批判也直截了当,占领大使馆、暴尸街头、假枪毙已经说明了一切。

伊朗革命卫队的士兵对“假电影”的草图发生兴趣的镜头,表明人性都是相通的,好莱坞与伊朗、东方与西方,心理上的距离或许并不象政治家和宗教领袖想象的那么遥远。

遗憾的是,对于整个影片来说,这样的闪光点实在太少。

《逃离德黑兰》在一个合适的时期选择了一个合适的题材,对时代氛围下了大功夫,结尾特意用几张剧照和新闻照片作对比:

搂着AK47的波斯美女、翻越大使馆的学生、被吊死在起重机上的犯人,都是历史的真实还原:

衣着最能反映伊朗的巨大变化:

巴列维世俗化、西方化伊朗的努力,并未全部付诸东流

即便在霍梅尼只手遮天、全面施行伊斯兰革命的时代,伊朗社会也无法抹去巴列维的印记。

伊朗宪法确定“三权永远分立”的原则,总统和议会分别通过直选产生,权力之间有着一定的监督与制约。

这一切在影片里未能得到点滴的反映,伊朗民兵的形象也是千篇一律的粗暴,缺乏立体感。

德黑兰,左翼女兵

2015年

美国政府对在人质事件中受到囚禁和虐待的52位人质,每人给予440万美元的赔偿,这笔钱是美国处罚外国企业违反对伊朗制裁获得的罚金,主要来自法国企业。

伊朗流亡王子礼萨·巴列维发表伊朗即将变革宣言,誓言要从毛拉手里夺回伊朗!让伊朗重回1979年前的光辉时代,巴列维王子称随时准备返回伊朗。

伊朗1979年前曾是以色列在中东的最好盟友,伊朗人民和以色列有着友好传统,支持以色列集会上不乏出现巴列维王朝旗帜。

摩萨德用波斯语发了一条推文:

举着伊朗巴列维王朝旗帜和以色列国旗的少女

希拉里承认,懂王家教很好

因与未成年发生性关系而备受争议的盖茨,被川普提名司法部长后,今天辞去了众议员。

一般是参议院表决通过后才辞去国会议员,共和党籍前议长麦卡锡对媒体称,明年参议院肯定不会同意对盖茨的提名。

五角大楼称,美国将每周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在拜登离任前用完71亿美元

这一数额包括2024财年的43亿美元和28亿美元的退款,其中22.1亿美元仍在美国境内。

英雄儿女

顿涅茨克的夕阳

0 阅读:1
独立电影评

独立电影评

发布大陆原创历史、影视、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