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6-10 12:00:14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尹文(约前360—前280),尊称“尹文子”,战国中叶齐国人,著名哲学家。曾游于稷下。尹文与宋钘齐名,属稷下学派。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尹文子》分《大道》上、下两篇:上篇论述形名理论,重在“道”与“器”、“形”与“名”、“名”与“分”、“道治”与“法治”的理论辨析;下篇谈论“治世之术”,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开篇即提出“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八种方术,接着又以“国之存亡”的“六征”对在位的君主们作了规戒,同时引述老子语以强调名、法、权、术及刑罚得当对天下国家治理的必要,对“圣人之治”与“圣法之治”的差异进行了辨察。《尹文子》继承老子自然之道的思想,糅合法家、儒家,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其中的“形”“名”论思想,受到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者的重视。

道不足以治则用法:难以依道治理国家时就会采用法。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有形之物一定可予命名,有名可称者却未必有形可见。

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以褒义的名称呼善的人或事物,以贬义的名称呼恶的人或事物。因此,善人、善行、善事有善名,恶人、恶行、恶事有恶名。

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犹病诸:天下万千件事,一人难以事事皆能。责求一个人无所不能,怕是贤者、圣人也不足以胜任呢。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对于那些不无道理却无益于国家治理的话,君子不说;对于那些可以显示才能却于世无补的事,君子不做。君子并非乐意言说,但那些有益于国家治理的话,他不能不说;君子并非乐意有为,但那些对于世人有益的事,他不能不做。

为善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善也;为巧使人不能得从,此独巧也。未尽善巧之理。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做善事而不能使他人得以追随,这是独自一人的善;习巧技而不能使他人得以跟从,这是独自一人的巧。独自一人的善和巧不能全然体现善和巧的当有之理。做善事而能使众人同其所行,习巧技而能使众人同其所能,这才是善中之善,巧中之巧。

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独贤之行,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当今的人,行为总想要独显其贤,任事总想要独逞其能,辩说总想要出类拔萃,勇武总想要超群绝伦。独显其贤的行为,不足以成就教化。独逞其能的任事,不足以完成功业。出类拔萃的辩说,难以使家喻户晓。超群绝伦的勇武,不可使其参与征战。所有这四者,都是祸乱滋生的缘由。

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有能者与无能者不相遗弃,就能齐心协力而各有其成功;贤明者与愚昧者不相抛舍,就能平等相待而各尽其思虑。

物不竞,非无心;由名定,故无所措其心。私不行,非无欲;由分明,故无所措其欲:人不竞争,并不是无心于争;由于“名”确定了,所以其争心无从引出。私念不得肆行,并不是没有了欲求;由于“分”明确了,所以其贪欲无从发动。

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人有了奢求,即使是仁者、智者也会相互贬抑;而分一旦认定,即使是贪财者、悭吝者也不再会相争。

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chī)丑:聪智者不可炫耀于愚钝者,美貌者不可嘲笑那丑陋者。

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居上位者的所作所为为下面的人做怎样的表率,这是国家治乱的缘由所在。

俗苟沴(lì),必为法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习俗如果有害,一定要颁布法令来加以矫正;物用如果奢侈,必须要定出制度来予以约束。

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礼义可以成全君子,但君子不一定有赖于礼义;名利是用来治理小人的,对于小人来说不可以没有名利。

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君主不可以参与臣子的事务,臣子不可以问津君主所谋;上下互不越权干预,这才称得上名正。名正了,律法制度才得以有条理地施行。

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饥饱一心,毁誉同虑,赏亦不忘,罚亦不怨,此居下之节,可以为臣矣:恪守职分而有条不紊,谨慎负责而去除私欲,无论饥饱都心志不变,被贬被褒都思虑如一,得到褒奖不忘乎所以,遭受处罚不心生怨恨,这是一个处于下位的人的节操,能这样,就可以做好一个臣子。

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所非:自己做得正确的,普天下的人却不认可,于是自己不知该怎么断定自己是正确的;自己做得错误的,普天下的人却都认可,于是自己也就无从知道自己是错误的了。

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国家混乱有三种情形:年成歉收,百姓离散,没有粮食使他们得以聚合,国家就会乱;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为凭借,国家就会混乱;有法令、制度而不能切实施行,国家也会混乱。有粮食使百姓得以聚合,有法令、制度而能切实施行,如此而国家不能得到治理,那是从未有过的事。

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人们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并喜好这些褒美自己的话能传扬开去;人们都厌恶听指责自己过错的话,喜欢这些过错能被掩饰起来。

为人上者,必慎所令:处在上位的人,一定要慎重斟酌自己所要发布的命令。

由爵禄而后富,则人必争尽力于其君矣;由刑罚而后贫,则人咸畏罪而从善矣:让人们经由爵位、俸禄的途径然后才可富裕,那么人们一定会争着为他们的君主竭尽其力;让人们由于刑罚的惩治而后变得贫穷,那么人们就都会惧怕犯罪而依从善道。

凡数,十、百、千、万、亿,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凡是数,十、百、千、万、亿,亿、万、千、百、十,都从一开始。

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悖(bèi)。一明一晦,众之所载:一味任用天赋超常的人,功业反倒无成;一味任用天赋低下的人,事情一定败乱。两种人兼用,才能为众人所拥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 阅读:29
周易岐黄春秋

周易岐黄春秋

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