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的蕙兰山山脚下,一名满脸泥巴的年轻小伙,在稻田里忐忑不安的插秧,眼看着身后一队国民党骑兵离自己越来越近,他手中的稻秧也越攥越紧。
眼瞅着这队国民党骑兵即将踏入田里,一位草棚里的老头上去就朝小伙的屁股上踹了一脚,让他整只脸都栽进了泥里。
身后的老农骂骂咧咧道:“死崽种,不好好干活在那里愣什么神!”
当时这队国民党骑兵还并不知道,他们眼前摔得狗啃泥的小伙,正是张体学。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遭到国民党的追杀?
乔装打扮成农民的他,又如何化险为夷?
一、新四军的开路先锋,党员的一面旗帜张体学曾被毛主席称赞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他16岁投身革命,18岁时成为党员,19岁时参加长征,是我党当时最年轻,却又是最经历丰富的一批党员。
爱惜人才的毛主席,让张体学进入抗大学习深造,弥补了他童年时期未曾接受过教育的遗憾。
然而,在1937年张体学即将从抗大毕业之际,疼爱他的毛主席并没有选择让张体学留在自己身边,而是给予了他一项艰巨的任务——
回到大别山区,同新四军主力打入敌军内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选择忍痛割爱?
毛主席在调走张体学时,七七事变尚未爆发,但对战局极为敏感的毛主席意识到:倘若中日战端爆发,日本必将水陆并进,直捣南京。
到那时,据守在大别山一带的新四军部队,进可援助国军拱卫南京,退可在大别山一带骚扰日军,粉碎日寇“以南京养战的阴谋”。
高瞻远瞩的战略,往往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事实证明,张体学并没有让毛主席失望,1938年2月,张体学率领由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顺利挺进皖中地区,打通了鄂皖边革命根据地与新四军总部之间的联系。
除了改编红军之外,张体学还积极组织军民一体的抗日组织,譬如由张体学亲自担任队长的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
在张体学的指挥下,这支部队于1939年成功端掉日军的一个碉堡,歼灭日军一个小队,而我军竟毫无伤亡。
在胜利的鼓舞下,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于1939年由最初的400余人,扩张到了700余人。
张体学在皖中取得的丰硕战果,让日军对他恨之入骨,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后来遭到了国民党的追剿呢?
二、张体学遭国军追杀,老农拼死保他性命1941年1月,国民党突袭皖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扣押新四军军长项英,使新四军主力蒙受严重损失。
这场国军的突袭行动,便是周恩来口中是“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针对我军的皖南事变,虽然来得突然,但并非毫无征兆:1939年9月1日,国民党鄂东行署联合桂军,就对张体学的部队发动突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也要对我军刀兵相向?
其实,从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蒋介石就对我党的革命武装有一百个不放心。
他生怕我党借助抗日的历史窗口期,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尤其是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日战场上不得进展的蒋介石,又积极打起了“反共”的主意。
在“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军阀思想下,蒋介石下令国军对张体学的部队发起突袭,当时张体学的妻子戴醒群因为怀孕行动不便,被敌军抓捕后,将其残忍地剖腹杀害。
国民党在1939年酿造的这场事变,被称为“夏家山事件”。
为躲避国民党的重重围剿,张体学下令部队散开分头行动,避免国民党对我军一网打尽。
想要保存部队主力的张体学,本人带着3名战士吸引和阻击敌军。但在敌军的穷追猛攻之下,张体学身边的3位战士前后牺牲,其中更有一人为掩护张体学被敌军当场开膛破肚。
强忍悲痛的张体学,一人风餐露宿,退守到了蕙兰山下的黑龙寺塆。这里有一处和我军联系密切的农民,名叫严石匠。
严石匠看到满身血污的张体学后,就立马猜出了是什么情况,他让张体学披蓑戴笠,脸上糊满泥巴,打扮成一副当地老农的样子,和自己一起到田里插秧。
但没过多久,严石匠和张体学便看到敌军的一支骑兵一路狂奔而来,尤其是一名骑兵在田埂上开始眺望时,两人都不禁捏了把汗。
眼瞅着国民党的骑兵紧盯着张体学的面庞不放,严石匠急中生智,把张体学一脚踹进了水田的泥坑里。
“快好好干活,死崽种!”严石匠一边踹一边骂道,“光愣神不干活,等秋天了,一家人吃个屁!”
国民党此时才意识到:原来他们眼前的这位老农,是在“教育”自家的儿子好好干活。本就不想把军靴弄脏的这队国民党骑兵,只能悻悻离去,另寻目标。
在严石匠的帮助下,张体学就这样巧妙地从敌军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为新四军重整旗鼓保留了日后的火种。
三、人称布衣省长,为人民服务终生帮助张体学成功脱险的,其实并不仅仅是严石匠一人,还有张体学自己。
在率领部队,挺进皖中后,张体学就多次教育士兵:要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虽然红二十八军在抗战期间改编为了新四军,戴上了青天白日帽,但红军时期官兵帮当地百姓务农、盖房、教育孩子的优良传统,被张体学保留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张体学坚持这么做,才让他所属的部队在当地有着十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
1956年,张体学就任湖北省省长,和人民打成一片的习惯,他依旧保留了下来。
张体学走马上任的第二年,他就深入湖北地区尤为贫困的恩施,雇了3匹毛驴,拖着文件,一路走一路调研。
因为张体学即便身为省长,也丝毫没有架子,整日里和百姓同吃同住,所以当地人民亲切地称张体学为“布衣省长”。
1973年9月3日,积劳成疾的张体学在北京病逝,年仅58岁。
他的一生兢兢业业,始终奋斗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中国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对他而言堪称实至名归!
参考信源:[1]湖北省人民政府:“党员干部的一杆旗”——张体学雇毛驴山区调研一个半月
[2]黄冈老区网:张体学蕙兰山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