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BB机,很多80后、90后都会有片刻的怀念,它曾经是老板和成功人士的必备装备,也是那个年代很多普通人梦寐以求的通讯工具。
当年的BB机不仅价格昂贵,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单台竟然要两三万!这些“老古董”如今早就被智能手机取代,不过它们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回到20年前,一起重温那个“BB机风云”的年代!
横空出世,改变了通讯方式
1983年,中国第一台“寻呼机”在上海面市,这就是BB机的前身。
在没有移动电话的80年代,它使用无线电技术,通过呼叫中心实现单向寻呼,瞬间成为商人们沟通的新宠。
那个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新闻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一个客户的来电没及时接通,很有可能意味着谈不成一笔大生意,而快速、高效的沟通对商家来说尤为重要。
BB机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恰逢其时地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电子寻呼技术使商人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来电提醒和文字信息,大大提高了商务工作的效率。
在80年代,很多企业老板都有过“BB机救急”经历,因为它不仅帮助他们抢占商机,有效调配资源,还可以随时指挥员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随后,BB机快速席卷全国各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白领们大都会在身上或手提包里配备一部,高管们更视其为地位的象征。
当年很多宣传画面里,身穿西装的精英们手持公文包与寻呼机的形象深深印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那么BB机缔造商务传奇的“独门绝技”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即时”。
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年代,固定电话线路稀少,而且来电也不一定能及时接通,留言、传真都需要双方错过联系后的事后补救,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是难以容忍的。
而BB机的寻呼技术突破了这一痛点,它实现了单向的“即时通讯”,用户随时可以接收到重要交流信息,再通过稍后主动回拨确定具体事宜。
这种“即时+对答”式的交互模式,极大缩短了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传递延迟,全面提升了商业运营与管理的效率。
正因如此,BB机迅速从商务精英的“新鲜玩意儿”,转变成影响千家万户的实用性通讯工具,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器”。
重“颜值”,功能有点烂
BB机在80、90年代确实非常流行,它独特的外形设计也成为了当时的文化象征。
那个年代的BB机外壳大多采用金属打造,银白色或磨砂质感,散发着高科技的工业美,最典型的要数汉显BB机,整机厚实,设计感十足,被称为BB机中的“劳斯莱斯”。
很多成功人士非要在腰间或西服口袋里插一根天线,配上身价不菲的金属名片盒,这是当时商界精英的标配形象。
不仅 寻呼机本身价值不菲,它更代表了身份地位和对尖端科技的掌控力。
当然,这“金装土豪”般的外在下,BB机的实际功能和性能却比较落后,与它的“颜值”不相符合。
以当时主流的汉显BB机为例,它的使用流程其实非常繁琐:
首先你需要拨打寻呼台服务台的有线电话,报上对方的呼机号码;然后向操作员说明你要发送的文字信息;最后由操作员将消息传送到对方的 BB机屏幕上。
而想要回复别人,也需要重复同样麻烦的过程:拨打服务台,等待接线,说明呼机号……与今天的手机互联网比,简直天壤之别。
其次,BB机本身也有不少功能缺陷与限制。
比如它只能显示非常有限的文字数量,一条寻呼限制在30字以内,所以如果你的消息比较长,会被分割成多条,而且每条都要额外收费。
另外,BB机没有存储功能,收到提醒后必须主动回拨对方,否则对方的寻呼费就会越积越高。
这在当时广受诟病,很多用户抱怨这种单向收费模式实在太不人性化。
这就导致了很多奇葩场面,比如有人为了堵别人的嘴,会故意不回BB机,逼着对方花冤枉钱;还有人为了显摆,故意让朋友往自己机器上“轰炸”寻呼消息……总之它激发了那个年代人们“创造性”的一面。
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BB机在当时确实非常昂贵,一台下来得花个两千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两万,是很多人工资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推动电信业务的繁荣
BB机作为80年代最热门的移动通信工具,它的诞生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并推动了中国的电信业发展。
尽管使用单向收费模式,但它还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增长到了惊人规模。
根据统计,到1998年中国的BB机用户数已经高达6500万之多,占全球同类产品使用总量的70%以上,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寻呼机市场。
在当年,光中国一年的BB机销量就高达1000多万台,产值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个全新的通信行业,这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同时,BB机的运营也带来了相关设施建设的繁荣。
比如,电话亭在BB机风靡的背景下得以快速普及。
用户必须通过公用电话才能与呼叫中心进行交互,所以电话亭的设置数量直接影响着BB机功能的有效覆盖。
据传,最鼎盛的时候,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内都几乎平均每隔50米就有一个电话亭。
学生与教职工常常三五成群挤在电话亭里,争相使用通过校内寻呼系统送来的信息。
在生活区、办公区、教学区都建有大量公用电话,是当时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仅清华一所高校就增加设置了上千个电话接入点,这在80年代初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与此同时,各种收费电话业务也在BB机的助推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比如,磁卡公用电话在当时实现了大范围普及,其磁卡销量的急剧增长也与BB机用户的迅猛增加分不开。
这些磁卡公用电话使更多用户能随时随地实现收发寻呼信息。
退场,智能机才是王道
但是,波澜壮阔的BB机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1995年,第一家蜂窝移动通信公司在中国诞生,标志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到来。
紧接着几年,国内外众多手机制造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大哥大、小灵通等新产品屡屡问世。
价格不断下滑的同时,这些新星产品还在音乐、游戏、照相等功能上越来越强大。
而BB机就像一个在技术浪潮下飘泊的小木舟,功能单一,完全不是这些新晋强敌的对手。
很快,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被手机和小灵通挤兑殆尽,慢慢被遗忘在了历史长河里。
如今,我们根本不可能再用BB机通讯了,因为随着2007年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止北京等三十省和自治区传呼机业务,中国的BB机时代已经彻底落幕。
它只是完成了一个短暂而璀璨的时代使命,成为了一段光荣的技术记忆。
不过,没有BB机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的尝试,就不会有后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繁荣,智能手机等新技术都应该感谢这些“老前辈”的功勋。
变与不变,历史总在重复
正如《红楼梦》里讲的:“大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年来,我也常在思考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奥秘。
比如,听说现在有用户感觉智能手机电池很难更换,抱怨手机“整体化”太严重。
他们希望能回归到BB机那种电池模块更换的设计。
这难道不是历史在重演吗?
过去的总是被淡忘,当代的可能也会被抛弃。
但其实在这技术和文明的演变中,历史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纪念。
它们是这个时代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今天拥有这一切的基础。
好了,又唠嗑了一通,给大家科普的BB机故事也聊完了。
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你是否也有自己特别的记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参考资料
华龙网-重庆晚报,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BB机和大哥大,2018-07-10
栾正禧主编. 中国邮电百科全书 电信卷[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3.09.第4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