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分隔岛 2024-12-14 17:41:32

2024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符合产业大县、创新强县实际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推动科创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优质科创生态环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省市考核,全力争先创优。

抢抓考评关键节点,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乡镇(园区)、企业,采取“一对一”辅导、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乡镇协同配合等多种方式,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创全省科技考评先进县。2024年以来,全县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突破4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3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2.27亿元,转化科技成果47项,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占比超过8%。

(二)强化主体培育,增强创新内生力。

全县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科技高成长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建立重点企业档案制度,做到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卡来乐、汇天下等25家企业获批省级瞪羚企业,大邦信息、红岭装备等先后入选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宇新华药业获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00万元资金支持,天华电子建成全省第一家5G智能工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预计完成52.1亿元,同比增长21.5%。

(三)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源动力。

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实体等形式,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创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深度,促进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引领带动相关技术领域进步。全县孵化载体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已布局建设各类孵化器和产业园区28家,国家级孵化载体5家,省级孵化载体12家,天龙信息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和“国家级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钛材料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省博士后工作站,累计引育领军人才、硕博士等100余名,推荐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个。(四)优化惠企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宣传落实科技惠企政策,利用培训会、茶话会、调研访谈等渠道强化科技政策的宣传解读,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项目申报等政策,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5家企业进行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备案总金额9176.1万元,惠及科技企业43家次。按照“榫卯式”精准对接,深入推进校企协同创新,立足本地三大院校、面向湖南高校,帮助企业对接智力资源,吸引市外科技成果在鹤转移转化。截至目前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9.02亿。(五)统筹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融合。充分发挥好科技部门“组织者”作用和高校“源动力”作用,组建“1+2+8”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开展“签约仪式”“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服务月”“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10余场,开展“博士服务团”助企活动10期,“专家团队服务企业”沙龙活动6期,协助企业解决难题20余个,组织院校企对接等活动200余人次,发布成果200余项,建立实习实践等基地5家,为全县8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引育等科技服务,架起产学研用高效对接的桥梁。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打造创新高地,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聚力提升科技品牌。围绕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摸透考核细则,细化实施方案,倒排工期,高位推进,奋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县。

二是聚力深化协同创新。围绕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结合我县“一带两翼”功能定位,紧盯新能源、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梳理产业发展“堵点”“难点”,扎实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策划申报等重点工作,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二)强化企业地位,积蓄创新动能。

一是加快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在省市县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科技职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二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科技服务机构与企业对接,通过政策解读、科技培训、现场辅导等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辅导达标企业通过科小认定评价,推荐优秀科小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县高企量质齐升。

(三)布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优势。

一是全力建强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好科技部门“组织者”作用和高校“源动力”作用,以“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模式,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云控、双科等龙头企业,谋划打造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

二是全力建优科技服务平台。坚持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用”好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载体,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的市级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为省级创新平台。

(四)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深入实施尖刀工程。结合全县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围绕天华医药等优势项目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成果转化行动,着力解决制约我县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是深入实施产学研对接工程。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校市合作”品牌效应,组织好“专家团队服务企业”等系列线上线下对接活动,精准对接高校“接单”,打通“供需”渠道,打造产学研用转化基地的样板。

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落实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全力引进“博士服务团”“科技副总”“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来我县创新创业发展。

(五)加强服务质效,凝聚创新合力。

一是提升科技服务质效。坚持一切科技工作围绕产业干、围绕企业转,适时对本级科技奖补政策进行系统优化,压缩普惠性资金,集中用于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关键环节,探索科技企业积分制考核办法,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奖励激励机制,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二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深入乡镇、园区、企业、村居开展科技政策宣传,组织开展科技三下乡、专家教授行、科技服务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