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齐王李祐谋反被擒,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囚,面对两个儿子做同样一件事,李世民却做了不同的决定,毫不留情杀了李祐,在群臣面前哭着向他们求情赦免了李承乾。
这样的做法后人难以理解,谋反即死是大唐律法规定,李世民一杀一留是出自偏心还是另有原因?
嫡庶有别
按道理说,李祐、李承乾的身份都是皇帝的儿子,除了谋反之外犯错的最高惩罚是夺爵废为庶人,但嫡庶之分的身份也能影响他们的生和死。
当初李渊太原起兵,兵部尚书阴世师杀了他的五儿子李智云和挖了李家祖坟,李渊攻破长安就灭了阴世师三族,留下了幼女阴月娥和幼子阴弘智,把阴月娥赏给李世民当小妾。
阴月娥得宠生儿子李祐,李世民即位后升为四妃之一,天意弄人李世民的五儿子就是李祐。
而李承乾是长孙皇后所生,长孙氏作为李世民的原配,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生下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嫡子和四个女儿,李承乾既是嫡出的长子也是李世民所有儿子中的长子,所以历代帝王对犯错的太子都是小心谨慎的。
患难夫妻、仇人之女
李祐的母亲作为仇人的女儿,被爷爷赏给了父亲李世民,阴月娥则因得宠升为李世民的四妃之一,弟弟也因她的缘故一直留在秦王府,李祐谋反失败后,和舅舅一同被杀,阴月娥受到牵连贬为嫔。
在玄武门之变当天,长孙皇后坚决支持丈夫,为了鼓舞士气,她亲自分发兵器给将士,与李世民有一种若夫败便自尽的感觉,所以李世民即位第十三天,就封与自己共难的妻子为皇后,李承乾为太子。
李祐祸在己,李承乾祸在李世民
由于李祐自幼多病,到了封地就藩的年龄还留在长安养病,舅舅阴弘智认为其兄弟多,劝李祐招一批能为他效忠的死士以防万一,就把妻哥燕弘信兄弟举荐给他,李祐不仅接受了建议,还拿出王爷的俸禄给燕弘信负责招募死士。
到了封地,李祐喜欢游猎,与奸诈邪恶的昝君谟交往,长史权万纪对他管教十分严格,把昝君谟赶走,李祐怀恨在心想杀了权万纪。
计划败露,李祐担心被李世民惩罚,肢解了权万纪,又起兵谋反,气得李世民写信痛骂李祐,信中所言犹如断绝父子关系。
李承乾做了18年太子,没有犯过大错,从李世民立他为太子起,便寄予厚望,李承乾十二岁就定夺对不服判决的上诉,十四岁监国理政。
但李世民一边宠爱魏王李泰,李泰得宠远远超过了李承乾,他的夺嫡之心也从内心萌芽,李承乾担心被李泰夺走东宫,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所以从这一点就能猜出二人的结局了。
一个死不悔改、一个谋反未遂
李祐是个不省油的灯,王府长史本是薛大鼎,李世民认为他对李祐管教不方,就撤了他的职,改为权万纪为长史。
而权万纪见李祐不守法度,多次直言犯谏,得知李祐和亲信要杀自己,将事上禀李世民,李世民派刑部尚书刘德威来调查真相,刘德威查明属实,要求二人去跟李世民解释。
李祐一害怕,派人截杀了权万纪并将其肢解,又听从亲信的话起兵,还封他们为王,下令封地内15岁以上的男子都要跟随,结果仅一个月就兵败被擒。
李祐的谋反失败,牵连到东宫的卫士纥干承基,纥干承基被打入死牢,为了赎罪立功,便把李承乾谋反逼宫的计划给揭发出来。
就这样,李世民赐死了李祐,对怕李泰夺嫡而临时起意、谋反未遂的李承乾废去太子的位置,贬为庶人流放,同谋者则一律处死。
你认为李祐、李承乾一杀一留,是李世民偏心吗?欢迎留言评论,说出了你的观点与看法。
参考文献:《旧唐书》
因为李承乾实际上是李世民一步步纵容李泰给逼反的,李世民心里对长子是有一肚子愧疚的。而李祐,李世民没有任何思想道德包袱,他觉得自己没有半点对不起李祐,李祐居然造反?李世民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感觉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再说李承乾位居嫡长,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下,大位本来就该是他的,是李世民搞了一通夺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而李祐,一个庶子在嫡子还有好几个在的情况下,不知道吃了什么脏东西,就痴心妄想想夺位。。情感上情感上立不住,道理上道理是也立不住,啥也立不住,李祐能不死吗?
李祐是公然造反,都给下面的人封王了。
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儿子。就这一条就能免死
李承乾是抢班夺权,李祐啥玩意儿,谋逆反叛,再加点唐太宗个人心思,这货不死谁死[静静吃瓜]
李承乾的造反那叫过家家,娘是皇后,舅舅长孙无忌,李世民派系,李祐那啥,人家背后阴宏智,正经造反
李世民对国家来说是个好皇帝,但对家庭来说不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好父亲,李建成李元吉李元昌等兄弟被杀,父亲被逼退位,5子,6子,7子,长子,4子等都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李世民之手,后来选了个李治继位,李氏家族几乎被武则天搞了个干净,算是报应了
太子齐王又谋反了[得瑟]
你是啥?胆子太大了!
便宜了李治后面让武媚娘祸害李唐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