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十大考古发现的“南海一号”,那些宋代古沉船不得不说的秘密

一苇旅游 2024-05-26 05:51:47

在岭南漫长的海岸线上,有一座海岛叫海陵岛,曾连续三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岛,岛上有号称世界上最大最宽的银白色沙滩十里银滩,曾几何时,夏季的海陵岛挤满了穿着泳装、手拿游泳圈的游泳客,以及贪恋白浪逐沙滩的度假者。不过2009年底,这里的沙滩被一座拔地而起的博物馆取代了No1的位置,这座博物馆叫做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这座用时四年打造、耗资接近两亿的博物馆结束了中国没有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也成为亚洲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沉睡海底八百年、自1987年被发现、2007年被整体打捞上岸的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自此有了有处安放的灵魂。

2020年5月5号,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国家文物局揭晓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赫然在列。那么问题来了,1987年就被发现,为什么20年后才打捞呢?既然2007年已打捞上岸,又为什么12年后才被评为考古发现?主要原因是要解决资金和技术这两大难题。资金包括打捞资金,也包括修建保护和发掘基地的博物馆资金,以及打捞上来以后的发掘保护资金;而技术不但包括整体打捞的技术,还包括打捞之后如何在不破坏沉船原有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发掘研究的技术。

先看第一个问题,“南海I号”的发现是个偶然。1987年8月,英国海上探险与救捞公司联合广州救捞局,在广东江门上下川岛海域找寻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莱茵堡号未果,却发现了海底下躺着一条更古老的沉船。根据当时打捞出水的一批文物来判断,这是一条宋元时期的沉船。此后二十年间,国博又组织了数次水下局部发掘和打捞,同时通过海底勘探,对沉船遗址进行定位,最终选定沉箱整体打捞方案并做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准备。同时,为打捞上岸的沉船“安家”的博物馆“水晶宫”也于2005年底动工建设。

即使等到了各方面条件成熟,“南海I号”的整体打捞还是持续了九个多月,打捞过程中多次尝试而总结出来的技术和经验也成为了专业机密。2007年12月28日下午3点,打捞正式完成,并通过圆柱形气垫托运进水质、温度与沉船沉没海底位置的微环境完全一样的“水晶宫”进行原址保护,然后进入试发掘阶段。因为打捞后沉船保存环境的不断变换,以及沉箱架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承受能力受威胁等原因,使得留给考古发掘和相关保护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这样,到2019年8月6日发布“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的重要考古工作成果,正式发掘也已经花了五年时间。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世纪宝藏”的发掘成果:总共超过十八万件的文物,两千多件多达三十多个品种的精品外销瓷器,这些瓷器来自德化、景德镇、龙泉等宋代著名窑口,多数为一、二级文物;上万枚从汉到宋的铜钱,四百多件包括黄金首饰在内的金银铜器,以及金属制品、竹木漆器和动植物遗存。当然,还有残长大于22米的“南海I号”古船体,以及以船体为依托的宋代研究平台。

“南海I号”的发掘意义,首先在于考古,对宋代社会经济以及海上对外贸易的研究有了一个最为直观的例证;而一次世界级的水下考古杰作,也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学从懵懂到成熟的历练。

0 阅读:0

一苇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