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为作者原创,欢迎点赞、留言评论。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了解我的其它文章和后期第一时间收到新作推送,期待您的关照。
众所周知,历经朝代的变更和战火、自然灾害,中国古代建筑留存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现今存世的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唐、宋时期的建筑古刹已是难得一见。这些稀有的国宝级的存世建筑(或雕塑绘画)是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孤例,
然而,其他地方一个省尚且难得见到一个的古建筑孤例,在一座县城寺庙里竟然扎堆出现,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
这座寺庙就是曾被梁思成先生称赞为 “京外名刹之首” 的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初名龙藏寺 。1961 年,隆兴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我把隆兴寺里中国古建筑的存世孤例为您一一道来
一、【摩尼殿】
摩尼殿是隆兴寺现存古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 年),历经多次修缮,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有明确纪年且四面出抱厦的十字形平面建筑,其建筑结构和装饰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古代建筑发展演变提供实物资料 。其十字形平面造型,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在中国古代殿堂建筑中独树一帜,被梁思成誉为 “中国古建筑艺臻极品”“罕见珍例”,他曾说:“这种布局,我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有在宋画里见过。更为珍贵的是殿内佛坛上的五尊泥塑金装佛像为宋代原塑,文殊、普贤在明代曾修补;四壁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现存面积 422 平方米;内槽北壁的五彩悬山及观音塑像艺术价值极高。


摩尼殿五彩悬山观音塑像已经是数十年来人们的“网红打卡点”,这处观音左腿下垂,右腿斜压左腿呈 “二郎腿” 姿势,打破传统佛像端庄坐姿,展现出闲适洒脱之感,使观音像更具生活气息和亲近感。头微侧,身姿前倾,眉眼微微俯视,面带微笑,与礼佛者形成眼神交流和情感互动,仿佛能洞悉人间疾苦,极具亲和力 。观音塑像由获鹿县石匠武用威和画工张美德主持塑造,采用泥塑工艺,历经岁月仍保存完好,可见当时塑造技艺之精湛。
在细节处理上,观音的宝冠、璎珞、披巾等装饰线条流畅、纹理清晰,服饰轻薄、透、露的质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肌肤光滑细腻,栩栩如生 。运用特殊方法塑造观音的眼睛,使其眼球凹下,并用琉璃珠 “点睛”,让观音的眼神随光线变化而变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佛在与观者交流,使塑像充满生命力 。这尊观音像摆脱了传统神像的庄重肃穆,更像一个闲适自若的普通女子,将宗教形象与生活形象完美统一,是塑造史上的 “里程碑”,被鲁迅先生认为此观音像打破了传统佛像的塑造形式,将宗教形象与生活形象完美统一,是 “把神人化” 的典型,还把其照片长期摆放在北京故居的书案上。梁思成称倒坐观音所在的摩尼殿为 “艺臻极品”。

二、【龙藏寺碑】
这块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是现今世存最早的楷书体石刻,碑文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隆兴寺原名)的情况,是研究隆兴寺历史的重要遗存。
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极高,在南北朝至唐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华文字演变史上的里程碑。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也称其为“楷书之祖”。

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制作最精巧且至今仍可转动使用的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其像一座八角小亭子,中心以木柱为轴,人可原地转动书架取书,高 10 米,直径 7 米,斗拱为八铺作,是我国斗拱出跳最多的木构实例.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

慈氏阁为现存最早且唯一的永定柱造法应用实例。其下层周围的檐柱里外两根并用,外檐柱稍短,柱头承托斗拱以出下檐;里侧稍长的柱子可称之为永定柱,柱头直托平坐斗栱 。它的梁架结构采用了减柱造作法,给人以简洁明朗之感,便于游人观瞻礼佛。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阁内供奉的北宋独木雕刻弥勒菩萨像,高 7.4 米,身着华服,双足开立于青莲之上,身后火焰纹举身大背光金碧辉煌。


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造型罕见,为汉传佛寺孤例。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因优婆离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坛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六、【大悲阁】
隆兴寺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隆兴寺所供千手观音为铜铸千手观音,高21.3米,四十二臂,此尊大庄严佛像为我国现存古代铜铸佛教造像中最高大者,北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 年)兴工,至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落成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

七、【铜铸千佛墩】
千佛墩位于隆兴寺的毗卢殿内,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 该毗卢佛整体青铜铸造,似塔形,三层四面表层均鎏金。石须弥座上的铜象由三层莲座、三层佛象摞置而成,高6.72米,是中国现存最精美的一件千佛绕毗卢铜像。这件铜像的设计非常独特,每一层的佛像数量逐渐减少,形成了一个宝塔状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非常罕见,因此被誉为“千佛墩”。

往期文章: